同抱琴书客异乡,巷南巷北见寻常。
论交有道伤时俗,沽酒无钱愧客囊。
骐骥夜寒沙塞雨,蟪蛄秋老石林霜。
何时重理渔蓑去,短楫长竿镜水傍。
同抱琴书客异乡,巷南巷北见寻常。
论交有道伤时俗,沽酒无钱愧客囊。
骐骥夜寒沙塞雨,蟪蛄秋老石林霜。
何时重理渔蓑去,短楫长竿镜水傍。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诗《和答赵孟玘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与同样怀才抱艺的友人赵孟玘共处时的心境。首句“同抱琴书客异乡”描绘了两人都是远离家乡,以琴书为伴的旅人,暗示了他们的孤独和漂泊。
“巷南巷北见寻常”写出了他们在异乡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虽然平凡,但彼此相逢却显得亲切而稀松平常。接下来,“论交有道伤时俗”表达了对当下世风的忧虑,他们虽有高尚的交往之道,但现实中的世俗风气却让他们感到无奈。
“沽酒无钱愧客囊”一句揭示了诗人的经济困境,尽管想与朋友畅谈,却因囊中羞涩而感到尴尬。接着,“骐骥夜寒沙塞雨”通过描绘骏马在寒冷的夜晚和边塞雨中艰难前行,象征着他们才华横溢却遭遇困境。
“蟪蛄秋老石林霜”则借秋虫鸣叫和石林寒霜,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最后,“何时重理渔蓑去,短楫长竿镜水傍”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抛开尘世烦恼,回归自然,过上简朴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对世事的反思。
六街尘外,唤蜡屐问春,春应还待。
娥月迎门,娟枝窥户,吟破一庭苍霭。
簟纹乍移苔点,栏角斜牵萝带。
寄情处,倚新声多幸,莺邻堪买。空怪。
槐苍里,灯晕梦回,早是圆阴改。
客与琴孤,家如舟泛,秋影几丝同载。
试将冻蜂催醒,有约浓花须再。
倦游宴,念双藤旧侣,题襟谁在。
烟丝邃馆。乍约住翠云,回廊遮遍。
做暝弄晴,沾惹离愁愁无限。凄香滞粉闲凝眄。
更谁识、残红幽怨。杜鹃何许,匆匆尽把,艳阳催晚。
空恋。簪花俊赏,泥人处、暗里朱颜偷换。
问取倩魂,那信飞莺吹还转。啼妆枉隔春风面。
剩黛色、眉痕犹见。悄然青子枝头,恨长梦短。
髯乎堪恨,占词名一代,竟无其匹。
早岁红牙添韵事,传唱六宫都彻。
宰相衣冠,党人子弟,老作梁园客。
功名五十,马周久已白头。
知否二百年来,替人属我,来与公争席。
自写江南肠断句,恨少紫云擪笛。
馀子徒劳,此才不易,鹿角谁当折。
花前清啸,诗魂飞下寒月。
把酒持螯,问今夕、不知何夕。
陡增起、豪情万丈,悬天无壁。
会铸九州成大错,茫茫禹域稀人迹。
看吴宫、一霎又成墟,青燐泣。共和国,方成立。
满蒙事,还增亟。问天公扰扰,几时方毕。
转绿回黄时自有,弩张剑拔终奚益。
笑青梅、煮酒论英雄,谁堪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