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结想十年前,一路穿云许问禅。
人绿须眉全是竹,晴暄风雨总因泉。
地高偏觉江声近,峰远犹将梵呗传。
吟尽夕阳归较晚,清池应爱远公莲。
灵山结想十年前,一路穿云许问禅。
人绿须眉全是竹,晴暄风雨总因泉。
地高偏觉江声近,峰远犹将梵呗传。
吟尽夕阳归较晚,清池应爱远公莲。
这首清代程梦星的《云栖》描绘了一幅幽深禅意的山中景象。首联“灵山结想十年前,一路穿云许问禅”回忆起十年前对灵山的初次向往,暗示着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的追求。接下来的“人绿须眉全是竹,晴暄风雨总因泉”通过写人与环境的融合,竹林间的僧人仿佛也被翠竹同化,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无论晴天雨季都受泉水影响,体现了禅宗的顺应自然之理。
“地高偏觉江声近,峰远犹将梵呗传”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氛围,地势越高,江水的声音越清晰,远处的山峰似乎还回荡着僧人的诵经声,增添了禅意的深远和空灵。尾联“吟尽夕阳归较晚,清池应爱远公莲”以夕阳西下、僧人归巢的画面收束,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清池中莲花的欣赏,莲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禅者品格。
整体来看,《云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栖之地的自然风光和禅修生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季冬北风劲,朝日下地白。
在贱多隐忧,岁尽人事迫。
凿冰持作糜,朝炊不及夕。
明知礼数简,所过皆削迹。
端居对古人,揖让展坟籍。
高言王霸略,衣食苦无策。
落魄愧清时,困穷非所惜。
旁皇四海中,一身将何适。
素志悲伐檀,陟屺伤行役。
出处俱违心,亲交苦不悉。
樯乌五两顺,瞬息将百里。
郡城临清淮,蜿蜒耸堞雉。
土堤与城齐,一线束流水。
切近俯闾阎,意外虞难恃。
让水势不能,保障惟藉此。
甃石费虽钜,为民无惜理。
爰以命河臣,形势大端指。
归舟相设蕝,稍慰勤民意。
来来司水土,钦哉聆后旨。
有孚我弗问,匪懈汝其矢。
尚令坚比墉,毋俾穿于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