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过洛阳,买臣还会稽。
当时路人心,尽如嫂与妻。
势利散淳源,阴权生祸梯。
达心谅先见,寡识至今迷。
上蔡犬可牵,牵之若龙骊。
华亭鹤可听,听之若天鸡。
季子过洛阳,买臣还会稽。
当时路人心,尽如嫂与妻。
势利散淳源,阴权生祸梯。
达心谅先见,寡识至今迷。
上蔡犬可牵,牵之若龙骊。
华亭鹤可听,听之若天鸡。
此诗《咏史二十四首(其九)》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势利与权力的腐蚀作用。
首句“季子过洛阳,买臣还会稽”,以两个历史人物季子和买臣的典故开篇,季子即苏秦,曾游历洛阳,后归隐会稽;买臣则是汉武帝时的名臣,因善于治国而闻名。这两句描绘了两位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物,一个从繁华的都市回归宁静的故乡,一个则在权力的巅峰上熠熠生辉。
接着,“当时路人心,尽如嫂与妻”一句,将目光转向了普通人的心灵,指出在权势面前,人们往往失去了本性,变得如同对待嫂子和妻子一样冷漠无情,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侵蚀。
“势利散淳源,阴权生祸梯”进一步阐述了权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使原本纯净的道德源泉散失,滋生出暗中操纵的权力,成为引发祸端的阶梯。
“达心谅先见,寡识至今迷”表达了对那些能预见后果,保持清醒认识的人的赞赏,同时也对那些缺乏远见,至今仍迷失于权力迷雾中的人表示遗憾。
最后,“上蔡犬可牵,牵之若龙骊;华亭鹤可听,听之若天鸡”以动物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权力的诱惑力。上蔡犬被牵着,仿佛变成了高贵的龙骊;华亭鹤被倾听,仿佛成为了天上的金鸡,生动地展现了权力如何让普通事物变得不凡,同时也暗示了追求权力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失去自我,甚至堕落。
整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和比喻,深刻探讨了权力与人性的关系,以及权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