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窜遐荒,玉门幸生入。
久霾沙碛场,形骸空骨立。
到门人不识,亲戚尽垂泣。
相对疑梦中,无语声鸣唈。
惊魂滞天外,恍惚招未集。
久客乍还家,反觉非所习。
触物增感端,百忧纷相袭。
往事何足陈,伤心悔无及。
七岁窜遐荒,玉门幸生入。
久霾沙碛场,形骸空骨立。
到门人不识,亲戚尽垂泣。
相对疑梦中,无语声鸣唈。
惊魂滞天外,恍惚招未集。
久客乍还家,反觉非所习。
触物增感端,百忧纷相袭。
往事何足陈,伤心悔无及。
这首清代诗人陈德正的《归里》描绘了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七岁时被迫远离家乡,流落到遥远的荒漠之地。他在那里经受了长期的风沙洗礼,身体瘦弱得只剩下骨架,归来时家人甚至不敢相认,场面凄凉。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家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亲友团聚后反而感到陌生的复杂心情。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情感深沉而动人。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离乱与归乡之间的人生百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