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
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
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
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
感时怜晚节,抚景发清狂。
拟著餐英赋,愧无楚客章。
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
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
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
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
感时怜晚节,抚景发清狂。
拟著餐英赋,愧无楚客章。
这首《对菊》是明代诗人高拱所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首联“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菊花盛开的画面。上国,泛指国家,这里借指京城。秋云暮,点明了季节和时间,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东篱,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示了菊花生长的环境。菊花正值黄色,色彩鲜明,与秋日的云雾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颔联“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进一步赞美了菊花的品质。乾坤,天地,象征宇宙的广阔与永恒。正色,指菊花的颜色,这里也暗喻其高洁的品性。岁月,指时间的流逝。余香,菊花虽已开放,但香气犹存,象征着菊花的坚韧与持久的生命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颜色与香气的赞美,以及对菊花品格的敬仰。
颈联“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描绘了菊花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景象。寒蕊,指菊花的花蕊,常含露水,象征着菊花的清雅与坚韧。傲霜,菊花不畏严寒,依然挺立,表现出其不屈的精神。这两句通过描绘菊花在恶劣环境中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其高尚的品质。
尾联“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描绘了菊花在风中摇曳、阳光下闪耀的美丽景象。紫蒂,指菊花的花托,这里用以形容花朵的娇艳。金裳,比喻菊花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烁如金。凋后良为幸,意为菊花凋谢也是一种幸运,因为这代表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开迟未足伤,则是对菊花开放时间稍晚的感慨,并非惋惜,而是对菊花独特魅力的欣赏。
最后两联“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自知甘隐逸,表明诗人愿意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偏得近壶觞,意为诗人喜欢与酒相伴,享受生活的情趣。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则引用了杜甫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艺术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小山先生信英杰,蚤岁穷经诣丹阙。
太学游歌姓字香,京华旅食乡心切。
一朝拂袖辞金门,归隐山林计非拙。
乐道能存颜子风,干时肯掉苏张舌。
筑庵喜延湖海士,大书华匾名敲月。
花晨露夕多胜事,对饮豪吟未尝辍。
长篇短句每惊人,律吕和鸣珠玉洁。
建安七子当并驾,唐室诸贤可同列。
才名奕奕闻海隅,家世遥遥在南越。
倏然竟赴玉楼招,西风吹老岩阿蕨。
我疑先生列仙侣,一段情怀尽冰雪。
暂来林壑学巢由,不向朝廷随稷契。
嗟我胡为生较晚,不得抠趋受诗诀。
几回窗下读遗篇,敲碎唾壶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