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里竹炉烟。窗外遥山。离骚香草注初完。
邻父寻梅携酒到,扫石同看。落日雁声寒。
木末霞丹。稚儿腰笛护牛还。
先报阿翁新喜事,晚麦青攒。
窗里竹炉烟。窗外遥山。离骚香草注初完。
邻父寻梅携酒到,扫石同看。落日雁声寒。
木末霞丹。稚儿腰笛护牛还。
先报阿翁新喜事,晚麦青攒。
这首《浪淘沙·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窗里竹炉烟”,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竹炉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不仅温暖了室内,也温暖了读者的心。接着,“窗外遥山”一句,将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远处的山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离骚香草注初完”,这里借用了屈原《离骚》中的意象,以“香草”象征高洁的情操和美好的理想,暗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邻父寻梅携酒到,扫石同看”,邻家老翁带着美酒寻找梅花,与诗人一同欣赏,这份友情与自然之美的结合,显得格外温馨和谐。
“落日雁声寒”,夕阳西下,大雁南飞,它们的叫声在寂静的黄昏中显得格外凄凉,但这种凄凉中又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美感。接下来,“木末霞丹”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日落景象,红霞映照在树梢,色彩斑斓,令人陶醉。
最后,“稚儿腰笛护牛还,先报阿翁新喜事,晚麦青攒。”孩子们吹着笛子,赶着牛群归来,他们欢快的笑声和笛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先报阿翁新喜事,晚麦青攒”则透露出丰收的喜悦,预示着一年辛勤劳动后的甜美果实即将收获,充满了生活的希望与满足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祝福。
穷不废诗真技痒,笔研风云日相向。
圣贤发愤乃有作,三千馀篇自古上。
荒城谁我同此声,惟有哀猿啸青嶂。
穷人所作诚已难,平淡丰腴乃嘉唱。
横槊壮气虽萧萧,击钵争先犹行行。
敢怀修门成怨骚,亦防饭颗嘲苦相。
江湖千里山千重,朝夕供吟纷万状。
闲适非以娱时人,可口甘酸劳酝酿。
大儿归不开卷轴,喜我穷通心已忘。
种瓜颇欲学东陵,醉尉亦从呵故将。
古人能轻万户侯,为有千篇相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