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午元旦》
《庚午元旦》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年无此好风日,八十三翁喜献春。

爆竹彻宵喧梦甚,桃符比户照眸新。

民劳得勿真思汉,居陋犹堪托避秦。

却为乡邦忧长乱,开门节度亦无人。

(0)
鉴赏

这首诗《庚午元旦》由晚清诗人陈宝琛创作,展现了其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

首联“五年无此好风日,八十三翁喜献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五年中难得的好天气的怀念,以及作为八十三岁的老人对新春到来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好风日”不仅指自然界的美好天气,也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安宁。

颔联“爆竹彻宵喧梦甚,桃符比户照眸新”描绘了新年之夜的热闹景象。爆竹声声,彻夜不息,象征着辞旧迎新的热烈氛围;桃符,即春联,每家每户都贴上新的桃符,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颈联“民劳得勿真思汉,居陋犹堪托避秦”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百姓劳苦,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像汉朝一样安定繁荣,给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同时,即使生活简陋,也希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得以避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却为乡邦忧长乱,开门节度亦无人”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忧虑。在新的一年里,尽管人们欢庆新年,但诗人仍然担心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甚至在开年之际,连适当的节制和规划都无法实现,流露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新年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既展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庆祝,又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杂感三首·其三

关陇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屯边戍久推充国,纳土功宁比窦融。

诏出中朝心独厚,恩颁西土庆何穷。

圣人威德原兼用,干羽虞廷舞未终。

(0)

虞美人.题陈炳权校长十分春色图。图作折枝花十色

瑶台群玉诸仙子。异地同时至。楼罗新历广题名。

不论燕肥环瘦总娉婷。荒斋难得花消遣。

聊写崔徽面。低头合十祝东君。

许我众香国里结芳邻。

(0)

江城子·其三冯妇解嘲

十年驰逐上年场。左牵黄。右擎苍。

笑叱于菟、不异槛中羊。

一自闭门称善士,将旧事,负苍茫。

忽闻雄啸发高冈。鬓虽霜。臂犹强。

杆木随身、作戏且逢场。

为语诸君休笑我,怜故态,老奴狂。

(0)

绮罗香.初夏连夜于许茹庸仲修席上看诸郎演牡丹亭有作

许掾多情,清和佳节,连夕娇歌妙舞。

料得眉峰,碧到愁时都聚。

记昨宵、银瑟初停,又此夜、红牙再补。

看一群、灯下诸郎,依稀尽解此情苦。

独有江东词客,为家山路远,倍增悽楚。

回首朱门,略记虫娘庭户。

好院本、全部笙箫,没心情、半生羁旅。

比年时、携手听歌,多了黄昏雨。

(0)

玉楼春.春阴

阴云锁合闲庭院。花信风寒帘不卷。

杏花微破粉痕新,芳草才如眉黛浅。

旧巢未返红襟燕。寂寂深闺春梦远。

痴魂宛转泥香衾,腰围困比烟丝软。

(0)

如梦令

不是胭脂窈窕。莫认花容月貌。

静冷月明中,断绝红尘音耗。懊恼。懊恼。

何似鹦哥睡早。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