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无尽处,我行无已时。
十里或五里,堠火明参差。
窟室似蠮螉,往来只狐狸。
行经几城垒,寂无犬与鸡。
但闻角声悲,又见风吹旗。
少年慕远游,半老投边陲。
时平贱戎马,诋挫怜微卑。
岂知边塞士,如此其寒饥。
窃禄三十年,回首惭轻肥。
长城无尽处,我行无已时。
十里或五里,堠火明参差。
窟室似蠮螉,往来只狐狸。
行经几城垒,寂无犬与鸡。
但闻角声悲,又见风吹旗。
少年慕远游,半老投边陲。
时平贱戎马,诋挫怜微卑。
岂知边塞士,如此其寒饥。
窃禄三十年,回首惭轻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城行军的艰辛与边塞生活的艰苦。首句“长城无尽处,我行无已时”展现了长城的辽阔和诗人行程的漫长,显示出决心与坚韧。接下来的“十里或五里,堠火明参差”通过十里五里的距离和闪烁的烽火,描绘出行军中的景象,烽火虽明,却暗示着孤独与警惕。
“窟室似蠮螉,往来只狐狸”以昆虫比喻简陋的居所,说明戍边士兵生活环境的荒凉,只有狐狸出没,更显凄凉。诗人感慨“行经几城垒,寂无犬与鸡”,边塞的寂静和生活的单调令人感到寂寞。
“但闻角声悲,又见风吹旗”通过角声和飘动的旗帜,渲染出战争氛围的悲凉,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他年轻时向往远游,如今半生已过,却投身边疆,“时平贱戎马,诋挫怜微卑”,表达了对和平时期仍需戍守边关的无奈和对自身微贱地位的自嘲。
最后两句“岂知边塞士,如此其寒饥”,揭示了边疆士兵的真实困境——寒冷与饥饿,诗人深感愧疚,回顾自己领取俸禄却未能真正为他们分忧,“窃禄三十年,回首惭轻肥”。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感慨,也寓含对边防将士的同情与敬意。
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崙。
昆崙有南支,万里趋越门。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
我从海上来,卜庐澹定村。
东望徵君山,吾祖祠墓存。
明夷兆谁筮,参军墓谁题?
呀呀朱鸟咮,郁郁冬青枝。
夜半雪压庐,重撰铜弦词。
海上原多不死药,此语传自秦汉间。
安知古语今始实,不死不在求神仙。
病原不死药之死,竞咎中医失医理。
由来官失学在夷,即今论药已如此。
多君卖药高韩康,专从海上搜神方。
瓶中海水尽甘露,不须更待神农尝。
五羊城头春草发,五羊城外春潮阔。
捣药仙禽啼海云,春风过处江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