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山下问浮屠,万劫千尘了得无。
好把空禅悟薝卜,更将闲缠脱葫芦。
如今僧远真谁子,在昔东坡是老夫。
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
丫头山下问浮屠,万劫千尘了得无。
好把空禅悟薝卜,更将闲缠脱葫芦。
如今僧远真谁子,在昔东坡是老夫。
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
此诗《丫头山下与僧漫话》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人生哲理。诗中以丫头山为背景,借与僧人的交谈,表达了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首句“丫头山下问浮屠”,点明地点与对象,诗人于山脚下向僧人发问,引出对话主题。次句“万劫千尘了得无”,提出对佛教中关于轮回与解脱的疑问,意在探讨如何在经历无数劫难与尘世纷扰后,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觉悟。
接着,“好把空禅悟薝卜,更将闲缠脱葫芦”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空禅悟薝卜,意味着通过禅定与观照,领悟宇宙真理;脱葫芦则象征着摆脱世俗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这两句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实践与思考,逐步超越自我,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如今僧远真谁子,在昔东坡是老夫”两句,诗人以自身为例,反思过去与现在的状态。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文豪苏轼(东坡),表达了对人生阶段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思考。
最后,“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佛法的指引下,继续探索生命的意义,摆脱迷惑与无知,追求更加清晰与纯净的心灵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的追求,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朝簪甫脱,看龙优虎劣。伯字为霜仲为雪。
有飞云峻阁、面圃闲轩,底梦想,天上楼台高绝。
鸱夷来一舸,货殖传书,犹是蠡湖棹花月。
乍谱就鹤南飞,付与金丝,翻全似大苏风骨。
信退步英雄即神仙,剩老圃花黄,胜开旌节。
雄都巴蜀,忆三分疆土,历朝人物。
巫峡波涛东去险,北有剑门双壁。
花市春风,锦官秋雨,清绝峨眉雪。
大江呜咽,销磨无数英杰。
落寞望帝魂归,杜鹃唤罢,池上夫容发。
跃马卧龙千古恨,说恁吴吞魏灭。
白帝城边,永安宫外,白了山僧发。
只应词客,登楼长啸明月。
满目疮痍,看遍地、干戈扰扰。
一转瞬、卅年薄宦,风尘潦倒。
入蜀原知行路险,挂冠恨不归田早。
望鉴湖、烽火隔江乡,云天杳。阅历境,知多少。
哀乐感,嗟衰老。算般般世味,此生尝饱。
离乱情怀何处诉,利名心念都灰了。
贳村醪、有酒不成欢,愁难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