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
沧江势为高楼曲,楚客愁因落日多。
武汉上游自形胜,官胡遗庙偶经过。
书生枉负登临眼,奈此东南半壁何。
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
沧江势为高楼曲,楚客愁因落日多。
武汉上游自形胜,官胡遗庙偶经过。
书生枉负登临眼,奈此东南半壁何。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登黄鹤楼》。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眼前是江水悠悠,黄鹄独立,引发了他对历史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黄鹄依然对逝波"描绘了黄鹄静观江水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倚栏千古一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历史沧桑的沉思。
"沧江势为高楼曲"写出了长江在城市中的蜿蜒曲折,与高楼相映成趣,而"楚客愁因落日多"则借落日之景,渲染出浓厚的离愁别绪,体现了楚地文化的特色。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武汉上游的壮丽景色,感叹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但同时也提到了路过官胡遗庙,勾起了历史的记忆。
最后两句"书生枉负登临眼,奈此东南半壁何",诗人以书生的身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感到自己的眼界虽开阔,却无力改变半壁江山的动荡局势,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展现了黄鹤楼的风物,又融入了个人的历史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