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春消息,苍茫嫩日斜。
茅檐聚喧雀,栗林栖暮鸦。
絮袍裹足坐,得句往往佳。
忽起步微月,呵手拗梅花。
欲问春消息,苍茫嫩日斜。
茅檐聚喧雀,栗林栖暮鸦。
絮袍裹足坐,得句往往佳。
忽起步微月,呵手拗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日特有的景象与氛围。首句“欲问春消息,苍茫嫩日斜”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光之中,那初升的阳光虽未完全驱散冬日的阴霾,却已透露出春的气息。
接着,“茅檐聚喧雀,栗林栖暮鸦”两句,通过鸟儿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雀鸟在茅檐下欢腾跳跃,似乎在庆祝春天的到来;而暮鸦则在栗树林中栖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和谐。
“絮袍裹足坐,得句往往佳”则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灵感涌现,创作出佳句的情景。穿着棉絮制成的袍子,坐在温暖的阳光下,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忽起步微月,呵手拗梅花”两句,将时间推移至夜晚,月亮升起,诗人起身漫步,手冷时呵气取暖,折取梅花,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趣,也暗示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需要珍惜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