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声残,蕉雨碎。半榻灯荧,不照江郎睡。
两两双鬟偏解意。泉响松风,剪烛添沉水。
展磁瓯,斟玉醑。恐怕来朝,晓梦莺催起。
脉脉此情谁得似。情胜初尝,好试春滋味。
漏声残,蕉雨碎。半榻灯荧,不照江郎睡。
两两双鬟偏解意。泉响松风,剪烛添沉水。
展磁瓯,斟玉醑。恐怕来朝,晓梦莺催起。
脉脉此情谁得似。情胜初尝,好试春滋味。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苏幕遮·读倦》描绘了一幅深夜读书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与婢女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漏声残,蕉雨碎"以深夜的滴漏声和窗外的蕉叶雨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半榻灯荧,不照江郎睡",江郎借指作者自己,灯光微弱,难以驱散疲倦,暗示了读书的辛苦。
"两两双鬟偏解意",双鬟指的是婢女,她们体贴入微,送来新茗,让作者在疲惫中感受到一丝暖意。"泉响松风,剪烛添沉水",通过泉声和松风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夜晚,而剪烛添香则增添了读书时的雅趣。
"展磁瓯,斟玉醑",作者品味着新茗,仿佛在品味生活的甘甜。"恐怕来朝,晓梦莺催起",担心早晨的莺啼会打断美好的梦境,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脉脉此情谁得似,情胜初尝,好试春滋味",表达了作者对这份来自婢女的温情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读书为背景,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交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细腻体悟。
登君来爽台,西望西山岑。
飞泉流阴壑,初日照阳林。
岩栖者谁子,容与山之浔。
蝉蜕遗世累,放志独高吟。
我欲往从之,云溪阻且深。
不如饮君酒,洗盏更复斟。
古人有遗言,金门堪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