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祠馆乐安闲,诗笔无闻老思悭。
谩把清篇遮病眼,每逢妙语解愁颜。
定知道行超尘外,不使才名落世间。
从此丛林推绝唱,未应后学便相班。
几年祠馆乐安闲,诗笔无闻老思悭。
谩把清篇遮病眼,每逢妙语解愁颜。
定知道行超尘外,不使才名落世间。
从此丛林推绝唱,未应后学便相班。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郑亿年所作,名为《读邈上人翠微集》。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祠馆中的悠闲生活,虽年岁已高,诗笔却不再如往昔般活跃,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才华渐衰的感慨。然而,即便如此,每当读到妙语佳句时,愁颜也能被暂时驱散,可见其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几年祠馆乐安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祠馆的宁静与安逸,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诗笔无闻老思悭”,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的创作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谩把清篇遮病眼,每逢妙语解愁颜”,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虽然身体可能已不如从前,但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减退,每当遇到佳句时,心中的愁绪便会得到缓解,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定知道行超尘外,不使才名落世间”,诗人坚信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超越了凡俗,即使才华不再显赫于世,也无妨于内心的满足与超脱。“从此丛林推绝唱,未应后学便相班”,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邈上人(或指诗人自己)作品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将被后世推崇为绝唱,不会因时间而被后学者轻易超越或取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个人艺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更不成愁,何曾是醉,豆花雨后轻阴。
似此心情自可,多了闲吟。
秋在西楼西畔,秋较浅、不似情深。
夜来月,为谁瘦小,尘镜羞临。
弹筝,旧家伴侣,记雁啼秋水,下指成音。
听未稳、当时自误,又况如今。
那是柔肠易断,人间事、独此难禁。
雕笼近,数声别似春禽。
露叶犹青,岩药迟动,幽幽未似秋阴。
似梅风带溽,吹度长林。
记当日、西廊共月,小屏轻扇,人语凉深。
对清觞,醉笑醒颦,何似如今。
临高欲赋,甚年来、渐减狂心。
为谁倚多才,难凭易感,早付销沈。
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
又夜阑闻笛,故人忽到幽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