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怕踏长亭路。便自有、离愁苦。
一自送君趋幕府。
惺憁莺舌,呢喃燕觜,那解春无语。
三年山月移朝暮。独倚松风等闲度。
到得除书萦绊住。
却愁不似,当时皓月,长伴君来去。
中年怕踏长亭路。便自有、离愁苦。
一自送君趋幕府。
惺憁莺舌,呢喃燕觜,那解春无语。
三年山月移朝暮。独倚松风等闲度。
到得除书萦绊住。
却愁不似,当时皓月,长伴君来去。
这首宋词《青玉案·次西叔兄送南叔兄赴钤干见寄韵》是魏了翁所作,表达了中年人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对友人的牵挂。"中年怕踏长亭路"一句,以长亭作为离别的象征,透露出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南叔兄的担忧。"一自送君趋幕府",描绘了送别场景,暗示了友人即将投入公务,而"惺憁莺舌,呢喃燕觜,那解春无语"则借莺燕之鸣,寓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三年山月移朝暮",三年时光在山月流转中悄然过去,诗人独自倚松风度过,流露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到得除书萦绊住"预示着友人仕途上的变化,可能被职务牵绊,而诗人担心这将使他们难以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面。最后三句"却愁不似,当时皓月,长伴君来去",诗人以皓月比喻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希望即使不能常伴,也能如明月一般,长久地照耀并陪伴友人的旅程。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