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饶生活,时人恰未知。
心清拾妙句,友胜得嘉时。
惜墨书馀纸,标花去密枝。
焚香微雨好,回味简斋诗。
冷淡饶生活,时人恰未知。
心清拾妙句,友胜得嘉时。
惜墨书馀纸,标花去密枝。
焚香微雨好,回味简斋诗。
这首诗《冷淡》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冷淡”为主题,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冷淡饶生活,时人恰未知”,开篇点题,指出“冷淡”的生活态度虽能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但往往不为世人所理解或欣赏。这里的“冷淡”并非消极避世之意,而是指一种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颔联“心清拾妙句,友胜得嘉时”,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心地清明的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即“妙句”。同时,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与志同道合之友的相聚,而非外界的物质享受或时间的流逝。
颈联“惜墨书馀纸,标花去密枝”,通过“惜墨”和“去密枝”这两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文字和自然的珍视。在有限的纸张上书写,意味着每一字每一句都需精挑细选,而“去密枝”则象征着去除杂乱无章的事物,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简洁。
尾联“焚香微雨好,回味简斋诗”,将场景转换至一个静谧的雨天,诗人点燃香炉,享受这份宁静,同时回味着简斋(疑为误写,应为“简斋”)的诗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和自我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冷淡”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珍视。
白霅赵子诗句好,三年不见心懆懆。
清晨小卷到我前,万里江天净如扫。
扬州城高云气秋,八公骑鹤时下游。
焦山丹井夜光歇,钟声晓入江南洲。
埋轮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愤春潮急。
枉渚维舟竟日横,行人唤渡移时立。
丝丝垂柳郁金黄,渺渺流辉组练长。
残阳欲没明月出,神山二点青螺光。
港口归帆如鸟翥,雪暗江村不知处。
浦寒蓑白一渔归,沙净江清群雁聚。
金山山前杨子津,舟中来往逐风尘。
江灵绝景掞之久,持似潇洒江居人。
草堂无赀发欲白,我与赵子俱为客。
起来书罢十景图,目送飞沤下江碧。
君去渡江春,莺花著处新。
湖山有喜气,天壤见斯人。
残雪明松岭,闲云傍葛巾。
平生尘外意,于此得天真。
醉梦还家醒未归,起寻坠萼惜流辉。
静闻白蚁如牛斗,闲看青虫化蝶飞。
日转渐长添篆缕,雨来忽冷觅罗衣。
却思翠竹清溪路,曛黑儿童候竹扉。
人说仙家日月迟,仙家日月转堪悲。
谁将百岁人间事,只换山中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