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哀怨入秋多,读罢《离骚》唤奈何!
明月竹枝湘浦夕,西风木落洞庭波。
美人环佩惟兰杜,公子衣裳在芰荷。
千古灵均有高弟,江潭能唱《大招》歌。
无端哀怨入秋多,读罢《离骚》唤奈何!
明月竹枝湘浦夕,西风木落洞庭波。
美人环佩惟兰杜,公子衣裳在芰荷。
千古灵均有高弟,江潭能唱《大招》歌。
这首诗以《离骚》为引子,抒发了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深刻感悟与个人情感的共鸣。首联“无端哀怨入秋多,读罢《离骚》唤奈何!”直接点出读《离骚》后内心涌动的哀愁与困惑,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中。接下来,“明月竹枝湘浦夕,西风木落洞庭波。”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湘江浦口图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郁。
“美人环佩惟兰杜,公子衣裳在芰荷。”这一联运用了典故,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度与才华比作美人之佩、公子之衣,同时以“兰杜”、“芰荷”象征高洁的品质和清雅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敬仰。
最后,“千古灵均有高弟,江潭能唱《大招》歌。”将诗人自己比作屈原的高足,在江边吟唱《大招》,既是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也是对自己追求文学与人格境界的一种自我期许。整首诗通过对《离骚》的阅读感受,以及对古代文人生活与精神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典文学的深情厚意。
痴龙兀挟云阵舞,海天十日九风雨。
脉脉隔江不得语,冒雨寻僧禅趣古。
何期海上听潮人,心花怒发天地春。
豪吟杜陵洗兵马,天涯慰我哀时身。
开缄喜若与君遇,顿释愁怀诵佳句。
云阴蔽天无斗牛,漫倚楼阑看剑气。
细雨窗纱,正梦里、风台月榭。
帘垂处、轻云淡抹,玉钩不挂。
吹去几丝烟篆冷,飞来一幅潇湘画。
染胭脂、微晕海棠花,陪幽雅。颂凤历,恩波下。
应告却,鸾机假。算金风百廿,星桥双驾。
好会漫怜今夕占,离愁翻恨重黏惹。
怪无端、乌鹊到人间,传嘉话。
波沉斜照。山吐浓云,飞来夜雨潇潇。
一棹轻寒,惊回远梦无聊。归鸿带书乍到。
为冥迷、低度深宵。知此夜、动湘□、幽怨泪湿轻绡。
最是春秋佳处,润岸花、红透汀蓼香饶。
桂楫疏帘,明看晓涨平篙。
凭它玉琴洗耳,和清声、流水迢迢。
更未歇,倒金尊、闲读楚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