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人经少,台阶蚀藓斑。
几随春梦去,兼得性天还。
门闭花枝舞,窗虚燕子閒。
年丰免忧国,黄发老青山。
地僻人经少,台阶蚀藓斑。
几随春梦去,兼得性天还。
门闭花枝舞,窗虚燕子閒。
年丰免忧国,黄发老青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地僻人经少”,点明了环境的偏僻与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台阶蚀藓斑”一句,以台阶上的青苔斑驳,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古朴与苍凉之感。
“几随春梦去,兼得性天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向往,仿佛在春天的梦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释放与回归。这里的“性天”指的是人的本性和天性,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门闭花枝舞,窗虚燕子闲。”这两句描绘了静谧的室内景象,门紧闭,花枝轻舞,燕子悠闲地在窗外飞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这种对比,既表现了外界的宁静与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年丰免忧国,黄发老青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富强的欣慰,以及对自然长存的感慨。在丰年的背景下,诗人无须忧虑国家的命运,他愿意像山间的老者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悠然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谧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仆本狂生耳,叹孤踪、东南西北,形骸憔悴。
自笑胸中何所慕,鹿鹿马蹄车轨,空送尽、年华似水。
三十无成身渐老,岂吾生潦倒真如此。
磨灭却,五陵气。夜来细数从前事。
记当时、兰舟画楫。山川清美。
谁遣匆匆轻作别,到底而今翻悔。
只落得,悲歌燕市。
破浪乘风终有愿,且鹴裘、贯酒私相慰。
白日落,朔风起。
缓缓弄春水,未是急流中。
舟比退飞六鹢,那要满帆风。
画里溪山不改,镜里须眉可笑,骨相老诗翁。
潇洒一官足,磊落半生穷。母康宁,妻婉婉,子童蒙。
去拣江山佳处,小筑百花业。
醒则奉觞上寿,醉则关门熟睡,旧事海天空。
勿以悠悠说,乱我读书胸。
霜作青枫色。响栏干、飞来一片,美人初拾。
拭净烟痕凉雨晕,把作红笺轻擘。
有半缕、秋怀脉脉。
不是婵娟写宫怨,是新娘、学和催妆什。
豪欲点、颊微赤。云根一朵三生石。
小花神嫁他红叶,此缘真得。
不用镜台低语谑,郎貌未过三十。
愿添写、红衫人立,再拾阶前红一片,叠双声、补入和鸣集。
郎更有、描眉笔。
十年前影,是碧梧、翠竹鸾停鹄峙。
岁月迁移,人事改、今有鬑鬑须矣。
彩服随兄,寿觞娱母,重启尚书郎。
赐书千卷,孝廉之乐何似。
记得同住仙源,杏坛春永,爱看趋庭鲤。
文石幽篁,身左右、遂写冰颜于此。
忠孝承家,文章报国,磊落佳公子。
不宜宴坐,鹤书将诏君起。
春明梦醒,便洒然、归去非同秦赘。
一幅轻帆,数声桨、预遣风姨回避。
场上鱼龙,盘中窭薮,变灭聊相戏。
生于忧患,古今大抵如是。
且去视膳堂边,凝妆楼侧,小拓灯龛地。
书捧双筇,宵伏案、强似吹箫吴市。
称体斑斓,等身图藉,佳日花前醉。
古人寂寞,也应梦我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