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琴操十首·越裳操》。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抒情之作。
诗人通过“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恩赐和个人的命运反思,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宿命感。接下来,“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人民辛勤奋斗、艰苦卓绝的认识。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则是诗人对于国家疆域和个人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我祖在上,四方在下”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先祖遗风的尊崇以及个人的地位感知。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这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权威和礼仪规范的重视,同时也隐含了一种不愿冒犯规矩、保持谦逊态度的情怀。紧接着,“孰荒于门,孰治于田”一句,描绘了对家园与耕作生活的向往。
最后,“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平等世界和个人对于国家忠诚之心。这里,“越裳”指的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被用来象征边疆或异族地区的人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自我认知。
众心爱金玉,众口贪酒肉。
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
溪南刈薪草,溪北修墙屋。
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
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
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
辞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
虚言笑杀翁,郎官应列宿。
扶杖起病初,策马力未任。
既懒出门去,亦无客来寻。
以此遂成闲,闲步绕园林。
天晓烟景澹,树寒鸟雀深。
一酌池上酒,数声竹间吟。
寄言东曹长,当知幽独心。
忽忆前年科第后,此时鸡鹤暂同群。
秋风惆怅须吹散,鸡在中庭鹤在云。
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
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炉火欲销灯欲尽,夜长相对百忧生。
他时诸处重相见,莫忘今宵灯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