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一位道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首先对道人的行为提出疑问,指出他在狂放之时会直言不讳,暗示其独特个性。接着,诗人提及道人曾建造的宝塔和留存至今的铁券,暗指他的历史背景和某种信仰的象征。
诗中提到道人居住的简陋草庵,空间狭小,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此似乎并不介意,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外出乞食以求一饱,然后闭门独处。诗人惊讶于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二十年,道人始终坚韧不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最后,诗人感叹道人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并非无意义,其中蕴含着深意,然而这深意难以言表。当道人偶尔展现出笑容,诗人也为之欣喜,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理解是否足够,是否能真正理解道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人的生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敬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