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天光海气凉,阑干十二海天长。
粟舂铁树飞泉响,酒压金茎玉露香。
柳岸客过桃叶渡,柴门人指杏花乡。
阴阴绿树江村晚,倦鸟归来带夕阳。
万里天光海气凉,阑干十二海天长。
粟舂铁树飞泉响,酒压金茎玉露香。
柳岸客过桃叶渡,柴门人指杏花乡。
阴阴绿树江村晚,倦鸟归来带夕阳。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卷。首句“万里天光海气凉”,以广阔的天空和海洋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凉舒爽的氛围。接着,“阑干十二海天长”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展现出辽阔无垠的景象。
“粟舂铁树飞泉响,酒压金茎玉露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既有视觉上的铁树与飞泉,又有听觉上的声响,还有嗅觉上的酒香与玉露之气,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柳岸客过桃叶渡,柴门人指杏花乡”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客人在柳岸经过桃叶渡,而远处的柴门指引着人们前往杏花盛开的地方,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田园的诗意。
最后,“阴阴绿树江村晚,倦鸟归来带夕阳”将画面收束于傍晚时分,绿树环绕的江边小村,倦鸟归巢,夕阳西下,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与和谐,给人以深深的安宁感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角鹰一侧目,所视无穹苍,臂鞲索饱非所长。
良马一振鬣,所向无穷荒,内闲待秣安可常。
丈夫心胆塞天地,身与世道为低昂。
况从世外发高趣,蓬蒿岂足誇翱翔。
我怜古道满荆棘,岁晚狐兔争跳梁。
今年识君谷水傍,爱君骏气如鹰扬。
愿君莫如我,学步成踉跄。
愿君莫如我,用拙甘六藏。
茅舍深居,已无马师问梅子,木叶蔽膝,尚有懒瓒知南阳。
九峰之外天茫茫,寒梅欲花春在霜。
兴来拂袖谢丘壑,阔视四海皆吾乡。
我有解缆歌一章,如击瓦缶无宫商。
吴松江上为君歌,一发怒潮卷雪天风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