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手劈江筠,随身织烟壳。
沙禽固不知,钓伴犹初觉。
闲从翠微拂,静唱沧浪濯。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
敏手劈江筠,随身织烟壳。
沙禽固不知,钓伴犹初觉。
闲从翠微拂,静唱沧浪濯。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人在江边织网捕鱼的宁静画面。"敏手劈江筠,随身织烟壳"表达了渔人的手艺熟练,不仅能够快速地编制渔具,而且这些渔具就像烟一样缥缈,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沙禽固不知,钓伴犹初觉"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早晨场景,即使是鱼儿也不清楚人类在做什么,只知道和它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清晨。
接着,“闲从翠微拂”可能暗示渔人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悠闲地进行捕捞,而“静唱沧浪濯”则表达了渔人工作时内心的平和与对大自然的融合。渔人的歌声与涛涛江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则表明诗人对于渔人技艺的赞赏和钦佩。渔童,即年幼的渔人,也能够迅速掌握捕鱼技巧,这反映出渔人的生活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是一门传统的技艺。
整首诗通过对渔具编织、早晨宁静、自然融合以及技艺传承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农夫渔民的平和生活状态,以及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