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箭光阴逼岁除,大江消息近何如。
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
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
急箭光阴逼岁除,大江消息近何如。
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
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
这首清代诗人张洵的《岁暮遣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以及国家多难时期的忧虑。首句“急箭光阴逼岁除”以箭比喻时间飞逝,形象地展示了岁月不待人的紧迫感。接着,“大江消息近何如”暗示了外部时局动荡,诗人关心国家大事。
“四方多难频忧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面对国家的困难与挑战,他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百事难为且读书”显得尤为沉稳,诗人选择通过阅读来寻求内心安宁,同时也寓含着对知识力量的期待。
“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两句借典故抒怀,元亮指东晋陶渊明,鲍宣车则出自《后汉书》,意指诗人虽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也有过入山隐居的念头,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
最后,“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描绘了春天将至,梅花开放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怅望”一词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因为春风虽好,却无法立即驱散诗人内心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