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绛采满繁茎,已望天浆一雪酲。
烽燧每教人巧笑,冰霜难夺尔孤荣。
朱房荐处蒲萄让,素粒开时小凤争。
华实有谁能并丽,为君裁赋答奇生。
才看绛采满繁茎,已望天浆一雪酲。
烽燧每教人巧笑,冰霜难夺尔孤荣。
朱房荐处蒲萄让,素粒开时小凤争。
华实有谁能并丽,为君裁赋答奇生。
此诗《红石榴(其七)》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红石榴为题,描绘了石榴花与果实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首句“才看绛采满繁茎”,描绘了石榴花盛开的景象,花朵色彩鲜艳,覆盖在繁茂的枝条上,展现出一种热烈而生动的生命力。接着,“已望天浆一雪酲”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石榴花比作天上的甘露,能够解去人们心中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石榴花美好寓意的赞美。
“烽燧每教人巧笑,冰霜难夺尔孤荣”两句,通过烽火和冰霜的对比,强调了石榴花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其独特的美丽与尊严,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暗示了石榴花能给人带来欢乐与希望,如同烽火传递的信息一样,能够鼓舞人心。
“朱房荐处蒲萄让,素粒开时小凤争”则进一步展示了石榴花与果实的非凡魅力。诗人将石榴花与葡萄相比较,突出了石榴花的鲜艳与独特;同时,以“小凤争”形象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热闹场景,仿佛是小凤凰在争夺美味的果实,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华实有谁能并丽,为君裁赋答奇生”表达了诗人对石榴花与果实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们的美丽无人能及,并且愿意为此创作诗歌来表达对这种奇特生命的敬意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石榴花与果实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还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
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樽限杯。
回头沧海又尘飞。
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
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乐山乐水总相宜。
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如何物外,华胥境界,升平梦寐。
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
恨周公不见,*生一去,谁真解、黑甜味。
闻道希夷高卧,占三峰、华山重翠。
寻常羡杀,清风岭上,白云堆里。
不负平生,算来惟有,日高春睡。
有林间剥啄,忘机幽鸟,唤先生起。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
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
迷楼故应不见,见原缺见字,兹据丁钞本补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
谁能十万更缠腰。
鹤驭尽飘飘。
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
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
二十四桥明月,玉
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
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
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
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
岸花樯燕动悲吟。
把酒惜分襟。
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
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
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