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路东风里。试回头、金闺昨梦,侵寻三纪。
岁晚岿然灵光殿,仆与君侯而已。
漫过眼、几番桃李。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
驰骥騄,佩龟紫。宿云收尽檐声止。
玳筵开、高台风月,后堂罗绮。
恰近洛人修禊节,莫惜飞觞临水。
怕则怕、追锋徵起。
此老一生江海客,愿风云、际会从今始。
宁郁郁,久居此。
辇路东风里。试回头、金闺昨梦,侵寻三纪。
岁晚岿然灵光殿,仆与君侯而已。
漫过眼、几番桃李。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
驰骥騄,佩龟紫。宿云收尽檐声止。
玳筵开、高台风月,后堂罗绮。
恰近洛人修禊节,莫惜飞觞临水。
怕则怕、追锋徵起。
此老一生江海客,愿风云、际会从今始。
宁郁郁,久居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贺新郎·其三·张倅生日》,通过这阕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辇路东风里。试回头、金闺昨梦,侵寻三纪。岁晚岿然灵光殿,仆与君侯而已。"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景象,诗人在春风中追忆往昔,在金色的宫阙里回首过去的美梦,时间仿佛可以倒流,直至三纪(古代分天下为九州,每州又分为三世),岁月匆匆,但灵光殿里的记忆却依然鲜明,如同与君侯(尊贵之人)相伴一般。
"漫过眼、几番桃李。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驰骥騄,佩龟紫。宿云收尽檐声止。" 这部分诗中,“漫过眼”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几番桃李”则是岁月更迭的隐喻。接下来,珠履金钗满座描绘了一种繁华盛会的情景,而“问谁人、得似张公子”则是在询问哪位风流倜傥的才子能与张公子相提并论。“驰骥騄”、“佩龟紫”都是对豪放不羁生活的描绘,最后,“宿云收尽檐声止”则是环境和心境的一种宁静。
"玳筵开、高台风月,后堂罗绮。恰近洛人修禊节,莫惜飞觞临水。怕则怕、追锋徵起。" 这部分诗中,“玳筵开”、“高台风月”营造了一种空灵脱俗的意境,而“后堂罗绮”则是对私密空间的描写。接下来的“恰近洛人修禊节”表明了时令,人们正值修禊之际(古代清明前后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诗人提醒不要吝啬美酒,要临水畅饮。“怕则怕、追锋徵起”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往勇猛英俊形象的怀念。
"此老一生江海客,愿风云、际会从今始。宁郁郁,久居此。" 最后,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是一生漂泊江海的旅客,对未来某种美好的际遇表示期待,而“宁郁郁,久居此”则是对目前安稳生活的一种享受。
整体来看,这阕词通过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
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
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
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
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
叶低宜拂席,枝褭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
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栖栖哭阮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