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
数箸能谈天下事,千秋须识古人心。
贾生已去王通逝,独立苍茫感不禁。
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
数箸能谈天下事,千秋须识古人心。
贾生已去王通逝,独立苍茫感不禁。
这首清代诗人沈元沧的《杂咏二首(其二)》表达了作者对于避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首句“避世金门不厌深”,以“金门”象征朝廷,表达出诗人对远离尘嚣、深居简出的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接着,“华颠短褐岁侵寻”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身着简朴衣物的形象,流露出岁月无情的沧桑感。
“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诗人与志同道合的高洁之士相遇,希望能有人共享隐逸生活中的宁静,如同《白石吟》般超脱尘世。这里的“南山”可能寓指隐居之地,而“《白石吟》”则可能是借指隐逸诗篇。
“数箸能谈天下事,千秋须识古人心”两句,展现出诗人虽身处僻静,却仍关心世事,有着深远的历史观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最后,“贾生已去王通逝,独立苍茫感不禁”以贾谊和王通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感叹时光荏苒,英雄不再,自己孤独地面对广阔天地,不禁生出无尽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