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宫犹自傍昙阳,空观惟应侍法王。
扬子门庭长寂寞,文殊台殿尽清凉。
鸣钟震旦纷华过,就枕邯郸障业忘。
不见西方真乐地,玉莲琪树遍金堂。
筑宫犹自傍昙阳,空观惟应侍法王。
扬子门庭长寂寞,文殊台殿尽清凉。
鸣钟震旦纷华过,就枕邯郸障业忘。
不见西方真乐地,玉莲琪树遍金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佛教世界景象。首联“筑宫犹自傍昙阳,空观惟应侍法王”中,“筑宫”与“空观”形成对比,一实一虚,暗示了人间与佛国的关联,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侍奉。“犹自”二字透露出一种执着与坚守的精神。接着,“扬子门庭长寂寞,文殊台殿尽清凉”进一步渲染了佛教圣地的清幽与宁静,文殊菩萨的道场被描述为充满清凉之感,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鸣钟震旦纷华过,就枕邯郸障业忘”则通过钟声的回响和对邯郸故事的引用,表达了佛法能超越尘世喧嚣,使人忘却烦恼,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最后,“不见西方真乐地,玉莲琪树遍金堂”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作结,强调了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玉莲与琪树的描写,既美丽又神圣,象征着佛教理想中的净土。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佛教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仆本山野人,渔樵共居处。
小年学父诗,用心亦良苦。
搜索空虚腹,缀缉艰辛语。
糊口走四方,白头无伴侣。
前年得严粲,今年得严羽。
我自得二严,牛铎谐钟吕。
粲也苦吟身,束之以簪组。
遍参百家体,终乃师杜甫。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
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
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
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
二严我所敬,二严亦我与。
我老归故山,残年能几许。
平生五百篇,无人为之主。
零落天地间,未必是尘土。
再拜祝二严,为我收拾取。
博雅林夫子,隐居城市中。
家贫书甚富,学苦字尤工。
四海交名胜,诸文辨异同。
阿戎谈更好,端不负家风。
圣草神踪手自持,心潜模范识前规。
惜哉法书垂世久,妙帖堂堂或见遗。
宝章大轴首尾俱,破古欺世完使离。
当时鉴目独子著,有如痼病工难医。
至今所收上卷五,流传未免识者嗤。
世间无论有晋魏,几人解得真唐隋。
文皇鉴定号得士,河南精识能穷微。
即今未必无褚獠,宁馨动俗千金赀。
古囊织褾可复得,白玉为躞黄金题。
戊雨敷雉甲,午晴沉幽薰。
时迈足永慨,景舒聊暂忻。
联屐得英彦,携壶出尘氛。
亦有丹丘客,共眺青山云。
芝空石磊磊,华落川沄沄。
代远吊残柏,氓劳念遗枌。
吾生竟何如,兹饮又及曛。
萍流岂易合,星聚还当分。
深忧怆范老,长谣唁庐君。
邂逅有千载,宁无感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