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为田兮魂魄为粮,神年丰兮国为良。
银者白兮金者黄,以赎命兮身面光,一人安居兮保边疆。
儿孙为田兮魂魄为粮,神年丰兮国为良。
银者白兮金者黄,以赎命兮身面光,一人安居兮保边疆。
这首诗《乐神辞三章(其二)》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厚意。
首句“儿孙为田兮魂魄为粮”,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农耕文明中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儿孙们在田间劳作,他们的精神与灵魂仿佛化为了滋养大地的粮食,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奉献。接着,“神年丰兮国为良”则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祈愿,希望神灵保佑年年丰收,国家繁荣昌盛,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银者白兮金者黄,以赎命兮身面光”两句,运用了金银的色彩对比,象征着财富与价值,同时也暗示了通过牺牲与奉献来换取生命的意义与尊严。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强调了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
最后,“一人安居兮保边疆”点明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个人的安宁与国家的安全是相辅相成的。这不仅是对边疆守卫者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所有为国家和平稳定付出努力的人们的赞颂。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朝行良常南,暮息良常北。
山水互萦纡,松篁相依绿。
尚拟效古人,夜游迭秉烛。
嗟我独何为,红尘走车轴。
有如嗜饮者,性命寄芳醁。
时于茅檐下,支颐望浮玉。
或梦泊西岩,汲湘然楚竹。
终然缠世故,欲往竟未卜。
安得乘天风,翩翩出嚣俗。
士生一世间,衣食贵裁足。
谁为翔蒿鴳,谁为冲霄鹄。
誓将与子游,保此受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