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开篇“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两句,表达了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他们在怡怡亭旁的小路上并肩行走,传递出一种难得的兄弟情深。
接下来的“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静谧美好的环境中,家人共同享受着艺术与文化的乐趣。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调瑟意味着一起演奏音乐;兰窗象征着清新雅致的居所,而共擘笺则是指家人们一起阅读书籍,分享知识。
“看山携老杖”一句,通过携带老年人出游的情景,传递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老杖作为伴随老人的物品,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体验。而“分果忆儿筵”则是回忆起孩子们争抢果子时的情形,这不仅仅是一种亲情的流露,也反映了家中的欢乐与繁盛。
最后,“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两句,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意。诗人通过提及“常相忍”,暗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宽容与理解,并且通过“张家未是贤”的说法,表现出一种谦逊和对完美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情,展现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场景。
倾心南山云,如渴望梅岭。
朝来有佳思,拄笏不见顶。
丰隆骏奔走,列缺元驰骋。
雨不到人间,风伯乃为梗。
生来食官仓,四海无二顷。
歌诗视天汉,一念极耿耿。
阶前甃清泉,洮颒冰雪冷。
乾喉欲生烟,空下百尺绠。
幽轩竹三四,柯叶殊秀整。
迩来头抢地,但惧不得永。
以斯占稻粱,生意鱼在鼎。
潜虬民司命,膏泽浸兹境。
邑官树嘉政,责报甚形影。
瓶罂走十里,岂惮一再请。
君其洁斋俟,百谷正延颈。
客子无远谋,空肠望遗秉。
北风吹严雪,草木无媚姿。
野田一穗尽,雀鼠犹苦饥。
浦阳槩穷山,不与阴冬宜。
今我虽旅宦,一身十口随。
有酒奉亲寿,呼妻伴儿嬉。
幽肠尚多感,悁结对此时。
念子客千里,形影外更谁。
空斋抱吟膝,敝案覆饮卮。
我本依赖少,校子反有馀。
何日富贵涂,引子并足驰。
朝得位夔契,暮致君轩羲。
收身结嘉客,量金买妖姬。
人间有闲愁,安能到双眉。
插云翠壁。为送目,入遥空,见山色。
金鼎丹成去也,晋朝高客。
百花岩下遗孙在,赋何人、离尘风骨。
翠微缘近,希夷志远,洞天踪迹。近剑有、为龙信息。
怪潭上灵光,雷电相击。尤好风波乍霁,鹭汀斜日。
倚栏白尽行人鬓,但沈沈、群岫凝碧。
利名休事蝇头,飞舠送君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