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峰撑空寒矗矗,雪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皇麒麟之拳局。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冰峰撑空寒矗矗,雪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皇麒麟之拳局。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冬景象,通过对自然的描述来表达一种无力感和悲观的情怀。"冰峰撑空寒矗矗,雪凝水冻埋海陆"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极度寒冷的世界,其中“矗矗”二字形容冰峰的坚硬挺立,而“埋海陆”则展示了雪覆盖着广袤的大地。紧接着,“杀物之性,伤人之欲”表明这样的严酷自然不仅摧毁了万物,也削弱了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诗中还提到“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皇麒麟之拳局”,这句话通过比喻,传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无能为力的感慨。蒺藜和荆棘象征着生活中的障碍和艰难,而凤凰、龙凤等神兽则代表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愿景。这两者都无法实现,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
最后,“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一句,似乎在探讨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世界变得温暖而富饶。"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即希望自然界的恩赐能均衡地降临每个家庭,使得丰收与衰败都能得到适度的调和。
整首诗通过对严冬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困难与无力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公的深刻体会。
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
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
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
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
剑佩晓趋双凤阙,烟波夜宿一鱼船。
交亲尽在青云上,乡国遥抛白日边。
若报生涯应笑杀,结茅栽芋种畬田。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浓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