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怀三首·其二》
《述怀三首·其二》全文
元 / 谭处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为慕仙源景物长,涤除灵地布琼芳。

南宫赤子居凉殿,北海乌龟住绛房。

清净洞中囚白虎,无为山上牧青羊。

自从鼎内云收后,常饮醍醐卧醉乡。

(0)
鉴赏

此诗《述怀三首(其二)》由元代道士谭处端所作,以道家思想为底蕴,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首句“为慕仙源景物长”,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仙源之地,景物长久不衰,充满神秘与美好。接下来,“涤除灵地布琼芳”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仙源之地的纯净与美好,琼芳遍地,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南宫赤子居凉殿,北海乌龟住绛房。”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间与仙境进行对比,赤子与乌龟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纯真与长寿,居住在凉殿与绛房之中,暗示着仙境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清净洞中囚白虎,无为山上牧青羊。”这两句则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无为生活的向往。囚禁白虎于清净洞中,实则暗指摆脱世俗纷扰;牧养青羊于无为山上,则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自从鼎内云收后,常饮醍醐卧醉乡。”这两句揭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鼎内云收,可能象征着修炼的完成或内心的平静;常饮醍醐,意味着享受智慧与真理的滋养;卧醉乡,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精神满足与快乐之中的状态,仿佛处于一种超然物外的醉梦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谭处端对于理想生活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谭处端

谭处端
朝代:元   字:通正   号:长真子   籍贯:东牟   生辰:1123—1185

—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年间师事王重阳,为全真道南无派创立者。传平昔好书龟蛇二字,奉道信士多收藏之。元世祖赠“长真水蕴德真人”,世称“长真真人”。著有《水云集》。
猜你喜欢

静夜思

举头见明月,万古月不老。

月圆人亦圆,人月应同好。

(0)

京师八景·其七卢沟晓月

河声流月漏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

远树依稀云影淡,疏星寥落曙光寒。

石桥马迹霜初滑,茅屋鸡鸣夜欲阑。

北上已看京阙近,五云深处是金銮。

(0)

霜花

粲粲璚英借露浮,日高还付水东流。

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

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

五更不怕楼头角,吹到梅花特地稠。

(0)

除戎堂二首·其二

除戎厅事筑城阿,烽火平安师旅和。

远胜长城欺李绩,徒标铜柱笑伏波。

服心不用七擒策,禦侮何劳三箭歌。

高枕幽窗无一事,西人不敢牧长河。

(0)

齐天乐·其五鹭

一行低傍渔舟下,汀洲倦依芳杜。

远渚栖烟,坪芜缀雪,点破昏昏寒雨。清流照取。

问白水初心,向谁同语。

不著纤尘,镜中怜惜旧毛羽。

疏林明月琐碎,想园开寄涉,秋满庭树。

海上鸥盟,江头鲤信,无限相思情素。西风唤侣。

正翘足亭亭,暮云延伫。添了芙蓉,便成新画谱。

(0)

沁园春·其六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何处幡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