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趣味。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开篇即指出诗人对于前人诗作的广泛涉猎,却未曾发现专门描写秋天雪景的作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渊博学识,也隐含着他对此主题独特感受的期待。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晴朗的春日,而“阴岭未消时”则是说在阴冷的山岭上雪尚未融化。这两句交织出季节与天气之间微妙的对比,以及时间流转中自然界的变迁。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秋雪覆盖下的草木景象。草尖上的霜花凝结得很厚重,而松树间则是鹤停留的踌躇。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状态,强调了秋雪给自然界带来的静谧与肃穆。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最后诗人提醒自己不要独自占有这美好的景致,而是要与那位管理着白云的神灵共同欣赏。这里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旅泊多年岁,这去不知回。
忽逢门外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复开。
羁心祇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