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访箕山冢,来经孤竹墟。
精光犹日月,冠冕肯泥涂。
国合归中子,心元避独夫。
千年北海辙,还见盍归乎。
未访箕山冢,来经孤竹墟。
精光犹日月,冠冕肯泥涂。
国合归中子,心元避独夫。
千年北海辙,还见盍归乎。
此诗《谒夷齐庙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唐顺之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庙宇的拜谒之情,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未访箕山冢,来经孤竹墟”,诗人未曾亲至伯夷和叔齐的墓冢,却途经他们隐居之地——孤竹墟,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追思与向往。
接着,“精光犹日月,冠冕肯泥涂”两句,以日月之光比喻两位贤士的高洁品质,即使在尘世中也熠熠生辉;同时,也反问那些追求权贵之人,是否愿意放弃世俗的荣华,像两位先贤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
“国合归中子,心元避独夫”则进一步阐述了伯夷和叔齐的抉择:他们选择归隐,不是因为逃避君主,而是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与道德。这体现了他们对国家与个人道德的深刻理解。
最后,“千年北海辙,还见盍归乎”一句,诗人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不禁发出疑问:在现代社会,人们是否还能找到像他们那样坚持自我、坚守道德的勇气与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夷齐庙的拜谒,表达了对古代贤士高尚品德的敬仰,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思考。
寒澌缓缓回春流,闸河不任浮轻舟。
空斋腊去六十日,短梅疏花为客留。
梅花留客看春雪,三月西湖有此不。
浙中山水夙缘重,官辙过处皆曾游。
昔来趋庭不谒郡,潇洒题诗八咏楼。
今来下车谕父老,邻邑人识新君侯。
中年最乐奉亲事,况自官舍涓兰修。
愉愉门内涤牏器,善气已动舆人讴。
琦也弱岁从诸父,僧院镫火春徂秋。
栖鸦暮满窗外树,斜月照见低枝樛。
依稀此景但畴昔,辗转人海嗟萍游。
新岁岭外有消息,阿叔奉檄归梧州。
仲兄匆匆别数月,踪迹尚滞藤溪头。
惘然当别念家事,未敢孟浪干时忧。
都门送人已屡屡,居者不去宁无求。
颇思十亩有收获,胜似朝市为身谋。
高堂康健慰游子,宁赡邸费无归休。
亲慈自望可树立,力薄欲进途无由。
求才正亟汰冗长,太仓鼠雀能勿羞。
还家温凊帅群季,何有郁郁思八驺。
《奉寄献恭叔父》【清·叶在琦】寒澌缓缓回春流,闸河不任浮轻舟。空斋腊去六十日,短梅疏花为客留。梅花留客看春雪,三月西湖有此不。浙中山水夙缘重,官辙过处皆曾游。昔来趋庭不谒郡,潇洒题诗八咏楼。今来下车谕父老,邻邑人识新君侯。中年最乐奉亲事,况自官舍涓兰修。愉愉门内涤牏器,善气已动舆人讴。琦也弱岁从诸父,僧院镫火春徂秋。栖鸦暮满窗外树,斜月照见低枝樛。依稀此景但畴昔,辗转人海嗟萍游。新岁岭外有消息,阿叔奉檄归梧州。仲兄匆匆别数月,踪迹尚滞藤溪头。惘然当别念家事,未敢孟浪干时忧。都门送人已屡屡,居者不去宁无求。颇思十亩有收获,胜似朝市为身谋。高堂康健慰游子,宁赡邸费无归休。亲慈自望可树立,力薄欲进途无由。求才正亟汰冗长,太仓鼠雀能勿羞。还家温凊帅群季,何有郁郁思八驺。
https://shici.929r.com/shici/4jNsTNM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