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天北路悠悠,帆影长时拂驿楼。
身世本来同逆旅,利名终不是良谋。
颠风白日江豚拜,骤雨黄昏海若游。
安得养高林壑者,不将蓑笠傲王侯。
天南天北路悠悠,帆影长时拂驿楼。
身世本来同逆旅,利名终不是良谋。
颠风白日江豚拜,骤雨黄昏海若游。
安得养高林壑者,不将蓑笠傲王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湘南水道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天南天北路悠悠,帆影长时拂驿楼。”以辽阔的天际和悠长的水路起笔,帆影轻轻掠过驿站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喻了人生的旅途漫长且充满未知。
颔联“身世本来同逆旅,利名终不是良谋。”转而探讨人生的意义。诗人认为,无论是谁,都如同行走在旅途中的人,最终的目的地都是未知的。追求功名利禄,虽然在世俗看来是成功的标志,但在诗人看来并非值得推崇的道路。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立思考,以及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颈联“颠风白日江豚拜,骤雨黄昏海若游。”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江豚在狂风白日中似乎在向天祈拜,海神在骤雨黄昏中自由游弋。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安得养高林壑者,不将蓑笠傲王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那些能够远离尘嚣,生活在高山深谷之中的人,能够不为权贵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一种反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
初泛滥,渐汪洋。
转雷经滟*,溅雪下瞿唐。
才出险,吞汉沔,略沅湘。
发源湔道,东过维扬。
由有本,自无疆。
远游还故国,待渡立斜阳。
山烟紫,津树绿,客心伤。
尚寐无聪,幽梦断、蘧然难续。
隐隐听、鼓声如呼,角声如哭。
*短茅堂窗已白,灰残炉火樽无绿。
称有无,随分具晨餐,唯*粥。
有义命,何思虑。
在坎*,弥谦牧。
但客来尝愧,小坊深曲。
不及屠沽余酒肉,不及驵侩多童仆。
下苇帘,相对话移时,清欢足。
汉家都邑,历绵绵延*,增崇荣富。
千古繁华犹眼见,看取班张词赋。
太液鸳鸯,昭阳*鹊,兰麝熏香雾。
君恩如日,照临知在何处。
窗下轧轧鸣机,杼霜抽雪,裂下齐纨素。
团扇裁成明月样,摇动凉风披拂。
玉宇尘清,金茎露重,黄叶飘宫树。
紫毫斑管,定书当日佳句。
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在、高阁依然。
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衣冠初北渡,几人能得,对酒常闲。
算唯君日日,陶写余欢。
得陇且休望蜀,南山卧、白额黄班。
茅檐底,男儿未老,勋业后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