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同世上一般穷,乐与人间乐不同。
挂树岩瓢明月浸,煮薇山灶白云封。
见闻争似蛙居井,出处浑如鸟脱笼。
鉴照自知年老迈,不愁头发变霜蓬。
穷同世上一般穷,乐与人间乐不同。
挂树岩瓢明月浸,煮薇山灶白云封。
见闻争似蛙居井,出处浑如鸟脱笼。
鉴照自知年老迈,不愁头发变霜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哲理意味。首句“穷同世上一般穷”,开篇即点出贫居者的处境,与世间其他贫穷之人并无二致,但紧接着的“乐与人间乐不同”则揭示了这位贫居者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挂树岩瓢明月浸,煮薇山灶白云封。”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贫居者生活的自然与宁静。岩瓢悬挂于树间,明月映照其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山灶之上煮着野菜(薇),四周被白云环绕,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这种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满足感。
“见闻争似蛙居井,出处浑如鸟脱笼。”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居者的生活与井底之蛙进行对比,强调了开阔视野的重要性。同时,以“鸟脱笼”比喻贫居者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束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鉴照自知年老迈,不愁头发变霜蓬。”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岁月的流逝,但并不为衰老而忧虑,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内心保持着平和与满足。这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居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精神追求,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墙角寒梅昨夜开,谁知春在雪中回。
松筠到处为贞友,桃李漫山总俗材。
清影不随流水去,暗香时逐好风来。
冰肌玉骨无人识,先占千红万紫魁。
商飙起西陆,倏忽为素秋。
客行惜迟暮,怀归逝不留。
舟楫晨已具,送子河之洲。
千里远结交,三载笃绸缪。
欢洽谐琴瑟,夙昔同衾裯。
云何当乖分,私情怅悠悠。
山川绕归路,岂不思同游。
俯观江汉水,滔滔俱东流。
惜哉南飞鸿,孤鸣违匹俦。
别离诚难任,斯须亦何忧。
终当返旧林,岁暮共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