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只要能达到像鸱夷子那样隐逸的境界,就愿意驾舟远离尘世,到洞庭湖去漂泊。这里的“鸱夷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隐士,比喻高洁脱俗的人物。
"柳色湖光好相待"中的"柳色"指的是春天柳树的绿意,而"湖光"则是洞庭湖的水光。"好相待"意味着诗人与这静谧美好的自然景象相融合,享受着这种宁静的时光。
"我心非醉亦非醒"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介于醉态和清醒之间的境界,既有醉生梦死的自在,也有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欣赏。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禅意,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烦恼后的内心宁静与空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浪拍金鳌,春浮铁瓮,气清天朗如秋。
江皋无事,飞盖强追游。
万顷蒲萄光里,风樯共、塔影悠悠。
人间事,年华似掷,一水与俱流。
绸缪。
千古恨,纷纷离合,晋宋曹刘。
望长安何处,落照西头。
往事苍苔陈迹,夷吾在、吾属何愁。
清樽畔,谁能为我,一曲舞梁州。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晴川。
千里外,分甘遗远,多谢勤拳。
对香枨新酒,一洗腥膻。
慰我吟情归思,都忘却、张子鲈鳊。
持螯了,老饕作赋,佳话楚乡传。
问讯南州守。
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
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
人竞说、顽哉此叟。
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
姑勉尔,应之手。
休烦下太勤占候。
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
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
赖此月、于人犹厚。
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
渝此约,有如酒。
平生宦海,是几番风雨,几番霜雪。
绿野来归身强健,镜里微添华发。
剑束床头,书寻架上,富贵轻于叶。
南坡石竹,年来尤更清绝。
好是梅坞松关,对湘溪一曲,翠屏千叠。
柱杖蓝舆诗卷里,尚小东山勋业。
只恐鸥盟,难忘鹤怨,未是闲时节。
片云收却,照人依旧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