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㟍六月晓寒生,双凤桥西卖雪声。
银碗盛来调蜜咽,冰魂净洗齿牙清。
苍㟍六月晓寒生,双凤桥西卖雪声。
银碗盛来调蜜咽,冰魂净洗齿牙清。
这首诗描绘了云南六月独特的景象与风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
首句“苍㟍六月晓寒生”,运用拟人手法,将高山比作苍老的山峦,虽是六月,却在清晨时分感受到丝丝寒意,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季节氛围。接着,“双凤桥西卖雪声”一句,巧妙地将卖雪人与双凤桥联系起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卖雪人的忙碌与市场的热闹。卖雪之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夏日里的一抹清凉。
“银碗盛来调蜜咽”,描述了卖雪人用银碗装满雪,再加入蜂蜜调和,供人们品尝的情景。银碗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商品的珍贵,也象征着生活的精致与高雅。而“调蜜咽”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享受这一清凉甜美的过程,甜蜜与清凉交织,给人以身心的双重满足。
最后一句“冰魂净洗齿牙清”,通过“冰魂”一词,将雪的清凉与纯净形象化,强调了雪水洗净口腔后的清新感。这不仅是对卖雪行为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之美的颂扬,以及对生活中小确幸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六月卖雪这一日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云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珍惜。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而生动,是一幅生动的夏日风情画卷。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
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
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
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无锡铜瓶手自持,新芽顾渚近相思。
故人赠答无千里,好事安排巧一时。
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金线泉,在齐州城南。
〉新诗态度霭春云,肯把篇章妄与人。
性似好茶常自养,交如泉水久弥亲。
睡浓正想罗声发,食饱尤便粥面匀。
底处翰林长外补,明年谁送霅溪春。
白发迎新岁,播然国老更。
感时能细说,对酒任徐行。
画轴高分品,诗词妙入评。
疏狂先醉倒,应许恃乡情。
饮阑瓶已罄,话久仆须更。
高会良难得,危言岂易行。
归休便老计,得失任台评。
犹有青编在,它年不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