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仓黄当日绕柱走,踞坐笑语神犹完。
残忍惨刻贾人子,以信服物非齐桓。
奈何轻欲学曹沫,可怜易水千秋寒。
高渐离,臛其目。人击剑,我击筑。
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血随易水流不止,荆高至今犹未死。
君不见鲍鱼之臭不可闻,戍卒一叫骊山焚。
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仓黄当日绕柱走,踞坐笑语神犹完。
残忍惨刻贾人子,以信服物非齐桓。
奈何轻欲学曹沫,可怜易水千秋寒。
高渐离,臛其目。人击剑,我击筑。
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血随易水流不止,荆高至今犹未死。
君不见鲍鱼之臭不可闻,戍卒一叫骊山焚。
这首诗《易水歌》由清代诗人刘震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和高渐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为报国仇家恨所展现出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诗中首先提到“田光一死今古难”,借田光之事引出荆轲的故事,强调荆轲的壮举在古今都难以复制。接着,“荆轲入秦发冲冠”描绘了荆轲赴秦时的决绝与勇气。随后,“仓黄当日绕柱走,踞坐笑语神犹完”通过对比,展现了荆轲面对生死时的从容与乐观。
“残忍惨刻贾人子,以信服物非齐桓”一句,对荆轲的对手进行了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荆轲以诚信和智慧服人的赞赏。接下来,“奈何轻欲学曹沫,可怜易水千秋寒”则表达了对荆轲效仿曹沫之举的惋惜,以及对易水之畔历史悲剧的感慨。
“高渐离,臛其目。人击剑,我击筑”描绘了高渐离为报国仇而自毁双眼,以及他击筑以表达悲愤的情景。最后,“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血随易水流不止,荆高至今犹未死”总结了荆轲和高渐离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并表达了对他们精神永存的敬仰。
“君不见鲍鱼之臭不可闻,戍卒一叫骊山焚”则以鲍鱼之臭比喻腐败,戍卒一叫骊山焚象征着民众的愤怒与反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正义的呼唤。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