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文章岂疗饥,劳生筋骨巳支离。
穷愁杜甫家何在,落魄陈平计未奇。
草泽狐狸三窟固,江湖波浪一帆危。
故园春色年年到,绿叶红花好为谁。
无用文章岂疗饥,劳生筋骨巳支离。
穷愁杜甫家何在,落魄陈平计未奇。
草泽狐狸三窟固,江湖波浪一帆危。
故园春色年年到,绿叶红花好为谁。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中的第二首。刘基以杜甫和陈平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无用文章岂疗饥”批评了空洞的文章无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暗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困境。接着,“劳生筋骨已支离”描绘出生活的艰辛和身体的疲惫。
诗人借杜甫的穷愁形象,质问杜甫的故居如今何处,暗示自己与杜甫相似的落魄处境,而陈平的智谋在此时显得并不奇特,因为连计策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困顿。接下来,“草泽狐狸三窟固”比喻身处乱世,即使有再多避难之处也充满危机,“江湖波浪一帆危”则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如同航行于风浪之中,充满危险。
最后两句“故园春色年年到,绿叶红花好为谁”,以春天的景色反衬人生的无常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刘基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秀矣孝廉,名驹在谷。白玉清冰,碧梧翠竹。
少游诸老,孤莺乔木。予家日见,匪暝维夙。
黄庭晋度,朱弦汉曲。群公星落,长庚尔独。
后生更仰,鸡群昂鹄。颓然顺化,行阅沧陆。
修年默逝,亦可世哭。雅绪君断,更莫彼续。
来英日富,风流绝目。前修履践,流膏碎馥。
嗟子勤哉,堆箱叠腹。繄我与君,髧皓相逐。
今我视众,如君我瞩。馀霜犹几,三叹不足。
小队从容晓出城,无边光景逐人行。
春明门外鸾声动,长乐坡前马足轻。
清渭水光遥入望,终南山色近相迎。
林边吠客谁家犬,柳外呼人是处莺。
极目云烟春淡薄,满前石子路峥嵘。
山翁争迓车舆过,村妇咸惊鼓吹鸣。
茅屋炊烟桑叶暗,河桥酒幔杏花明。
行厨内竖供茶茗,小寺痴僧进菜羹。
千载风流馀故事,一时宾从总含英。
游观肯惜花前醉,倡和多於马上成。
兴尽归来天未晚,无劳灯火候麾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