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
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
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
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
唤作竹篦还则背,不唤竹篦则触。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
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
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
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
唤作竹篦还则背,不唤竹篦则触。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瀛所作,名为《念奴娇(其七)》。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禅意浓厚的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追求本真自我的思考。
"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这几句描绘出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哲学感慨,同时也点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对待生与死的态度。
"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 这里表达了通过修行和禅坐来认识自己本来的面貌,是一种寻求内在真我的过程。
接下来的"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 描述了诗人在喧嚣与寂静之间的修行生活,以及通过参阅禅宗典籍和记住禅机话头来深化自己的悟性。
"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 这句话强调了要不断地、不间断地在每一个时辰里,都保持这种修行的心态。
随后几句"唤作竹篦还则背,不唤竹篦则触。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则充满了禅宗特有的机锋与智慧的挑战,它们可能指的是对传统观念的打破和对更深层次真理的探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禅意,还反映出他对于生活、时间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