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华胄溯英年,幸近阶庭识惠连。
家世丝纶光日月,文章台阁接云烟。
升堂每载元亭酒,隔座曾分子敬毡。
久与眉山通款洽,那堪别绪逐吟鞭。
风流华胄溯英年,幸近阶庭识惠连。
家世丝纶光日月,文章台阁接云烟。
升堂每载元亭酒,隔座曾分子敬毡。
久与眉山通款洽,那堪别绪逐吟鞭。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友人裘云槎孝廉送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即将赴任虔州教授的关切和祝福。
首联“风流华胄溯英年,幸近阶庭识惠连”以“风流华胄”形容裘云槎的家族背景,追溯其英年时期,点明身份尊贵;“幸近阶庭识惠连”则借用了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典故,表达诗人有幸结识裘云槎,暗示两人关系亲密。
颔联“家世丝纶光日月,文章台阁接云烟”赞美裘云槎家族荣耀,文章才华横溢,如同日月光辉,又如高台楼阁与云烟相连,极言其文采斐然。
颈联“升堂每载元亭酒,隔座曾分子敬毡”描绘了诗人与裘云槎往日相聚的情景,通过“升堂”、“元亭酒”、“隔座”、“子敬毡”等细节,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美好回忆。
尾联“久与眉山通款洽,那堪别绪逐吟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虽然长久以来两人关系融洽,但此刻分别,心中难免生出离愁别绪,随着友人远去的马鞭,情感愈发浓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裘云槎个人品质、家族荣耀、过往友谊的赞美和对别离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文人之间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