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韩菊山道院诗》
《谢韩菊山道院诗》全文
宋 / 叶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hánshāndàoyuànshī
sòng / yīn

zhèngchuánguóxiānshēngyìnyuǎn访fǎngsōnglíngyǐnshì

èrshípiānfēngyuèqiānwànjuànshèngxiánshū

piānjuéyīnrénzhòngshècóngjiàoshìshū

jièyuándīngduōzhǒngzhòngláiduìkuài

翻译
正式授予国子监先生的印信,他远行拜访松陵的隐居者住所。
他拥有二十四篇描绘风花雪月的诗篇,阅读过数千万卷圣贤的经典著作。
因为地方偏远,他自知是因为他人看重才显得重要,每日涉足其中,与世隔绝。
他已经吩咐园丁多种植菊花,期待再次来访时能与菊花相伴,享用鲈鱼佳肴。
注释
松陵: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隐士庐:隐士的居所,指远离尘世的住所。
风月句: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诗句。
圣贤书:指儒家经典和其他重要文献。
地偏:地理位置偏远。
日涉:每日涉足,形容常在其中。
园丁:园艺工人。
脍鲈鱼:切细的鲈鱼片,泛指美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表达了她对知识和智慧的尊崇,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正传国子先生印”一句,国子即国学,是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名称,国子先生指的是那里讲学的老师,这里提及说明诗人对于传承文化和学习的重视。“远访松陵隐士庐”,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松陵隐士庐可能是某位高洁之士的居所。

“二十四篇风月句”可能指的是《楚辞》中的诗歌,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是古代文人学习模仿的对象。"几千万卷圣贤书"则表明了诗人对浩如烟海的典籍的敬仰, saint 贤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及其他圣哲之书,这些书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规范。

“地偏自觉因人重”一句,意味着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她在偏僻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日涉从教与世疏"则表明诗人每天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清高。

最后两句“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则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已戒园丁多种菊"表明诗人已经告诫园丁不要再种植太多的菊花,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审美的考虑,或者是因为她认为物极必反,不希望过度追求某一件事物。而“重来对菊脍鲈鱼”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菊花、鲈鱼相伴的情景,显示了她淡泊明志,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作者介绍

叶茵
朝代:宋   字:景文   籍贯:吴江笠泽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猜你喜欢

澄台观海

海上栖迟及早秋,登台骋望思悠悠。

常虞雷雨从空下,始信乾坤镇日浮。

湠漫由来围赤嵌,苍茫何处问舟邱。

乘槎便欲从兹去,凭占星文入斗牛。

(0)

戏题张司马三杯草圣图

胜迹已传工部句,轻绡复睹曲江图。

不知草圣生花笔,犹向娥眉一画无。

(0)

卸篆引见留别绅耆

东南半壁俨蓬莱,鳌戴云山四面开。

富教商量长治计,安危斟酌出群才。

仙成徐福空劳想,花好潘郎不暇栽。

多少心情酬未得,愧余两度抱琴来。

(0)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二

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

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

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

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

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

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

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

(0)

下蜀港书所见

洪流一带浸长空,车路西行水向东。

落叶满江红日下,白帆如雪帆江风。

千片云帆港面开,隔江山望晋王台。

滁河渡口舟如水,应有人歌桃叶来。

(0)

题富春山水画册·其三

吹软垂杨两岸风,中流箫管酒灯红。

也知团扇谁描得,憔悴江湖一放翁。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