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精山》
《金精山》全文
宋 / 崔与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

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

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

(0)
注释
翠壁:翠绿的山壁。
丹崖:红色的崖石。
碧穹:蔚蓝色的天空。
青鸾:神话中的神鸟。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
玉洞:仙境中的洞府。
万虑:各种忧虑。
丹灶:炼丹的炉灶。
灵泉:具有灵性的泉水。
海波:大海的波涛。
忘返:忘记返回。
仙凡:神仙与凡人。
翻译
翠绿的山壁和红色的崖石依偎在蔚蓝的天空下,仿佛一幅镶嵌在壶中的天地画卷。
青鸾鸟虽然有路通往遥远的三座神山,但玉洞中却洁净无尘,让人忘却世间忧虑。
空荡的修炼室还留存着炼丹的遗迹,那灵泉水直通大海,显示出神秘的力量。
游人来到这里,应该会忘记返回,才开始感受到仙凡世界的巨大差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以金精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崔与之眼中的仙境。首句"翠壁丹崖倚碧穹",形象地刻画了山崖的翠绿和丹红,犹如镶嵌在蓝天之下,显得生机勃勃又庄重华美。"一壶天地画图中"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整个山景比喻为壶中天地,暗示其深远与奇幻。

接下来的两句"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通过青鸾这一神话生物和遥远的三山,表达了山中的超凡脱俗与宁静,以及洞穴的洁净无暇,消除了尘世的忧虑。"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修行场所和清澈的泉水,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最后两句"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点明了诗人认为,凡人若能至此,必会被这仙境般的景色所吸引,忘记返回尘世,从而体验到仙凡之间的巨大差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与超然的向往和赞美。

作者介绍
崔与之

崔与之
朝代:宋   字:正子   号:菊坡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生辰: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猜你喜欢

忆昔

河洲客梦思氤氲,画角声中晓色分。

回首春风将十载,至今啼雁不堪闻。

(0)

任节妇歌·其二

闺中此意谁解知,遥忆秋山连理枝。

孤鸾别鹤云中操,蹑凤攀龙未是奇。

(0)

赠柳文学·其一

只今并棹访庭闱,秋日扬鞭达帝畿。

遥知早佩黄金印,终然不脱芰荷衣。

(0)

送门人郑子英还浦阳

兰舟六月荡南征,道上炎风苦未平。

我有离琴单凤轸,为君弹出玉壶冰。

(0)

题李进士扇图

千卷自于花下发,一尊时向竹边开。

门前车马如流水,别有高人策杖来。

(0)

送鲍元英太学北上二首·其一

平生鲍子最相知,无奈河梁送别时。

临水慇勤说不尽,明朝斗酒共相持。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