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孙庙,击大鼓,满城鼕鼕撒白雨。
白雨下时赪日升,但见炎威赫赫天亭午。
官吏祷雨术俱穷,不获蜥蜴搜壁虎。
云能吐雾与兴云,浼汝沛泽施下土。
壁虎壁虎,汝未从深山大泽来,身无鳞甲,安能变化为龙弭旱灾?
雷公大怒电母笑,若辈竟号作霖材。
天孙庙,击大鼓,满城鼕鼕撒白雨。
白雨下时赪日升,但见炎威赫赫天亭午。
官吏祷雨术俱穷,不获蜥蜴搜壁虎。
云能吐雾与兴云,浼汝沛泽施下土。
壁虎壁虎,汝未从深山大泽来,身无鳞甲,安能变化为龙弭旱灾?
雷公大怒电母笑,若辈竟号作霖材。
这首清代诗人宋书升的《祷雨行》描绘了人们在天孙庙祈求降雨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民间对干旱的焦虑以及对神灵的求助。
首句“天孙庙,击大鼓,满城鼕鼕撒白雨”,形象地写出庙中祭典的热闹气氛,鼓声震天,仿佛能唤下雨来。然而,“白雨下时赪日升”却暗示出祈雨无效,太阳依旧炽热,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诗人借官吏之口表达祈祷无果的无奈:“官吏祷雨术俱穷,不获蜥蜴搜壁虎。”这里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蜥蜴和壁虎被赋予降雨的能力,寓意着自然界的微小生物也无力改变干旱。
诗人进一步质疑神灵的能力:“云能吐雾与兴云,浼汝沛泽施下土。”他质问云彩为何不能降下甘霖,表达了对降雨的期待和对神明的责备。
最后,诗人以幽默讽刺的口吻,嘲笑那些自诩为能带来雨水的“蜥蜴”、“壁虎”和雷公电母:“壁虎壁虎……安能变化为龙弭旱灾?”“雷公大怒电母笑,若辈竟号作霖材。”这种反讽揭示了人们对降雨的期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整首诗语言通俗,情感饱满,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
千钱得斗米,一斛当万钱。
嗟汝蚩蚩民,何恃以自全。
我欲告父老,食为汝之天。
勿结迎神社,勿饰杭湖船。
筑室勿斲削,但取垣屋坚。
妇女省钗泽,野妆何用妍。
趋利常处薄,众役常在前。
岁时相劳苦,盛馔一豚肩。
近市可致酒,虽薄亦醺然。
切勿慕公卿,早朝妨熟眠。
亦勿谋高赀,贪吏不汝怜。
有负固吹毛,无罪亦株连。
岂暇论曲直,梃系如登仙。
短褐与饭豆,温饱可终年。
草庐挂苇箔,乃可数世传。
朱门虽赫赫,变化如飞烟。
为农最得策,本无禄与权。
时平自逸乐,奉牲祭其先。
不幸有散徙,均为寓民编。
吾诗不足徵,请读七月篇。
《闻吴中米价甚贵二十韵》【宋·陆游】千钱得斗米,一斛当万钱。嗟汝蚩蚩民,何恃以自全。我欲告父老,食为汝之天。勿结迎神社,勿饰杭湖船。筑室勿斲削,但取垣屋坚。妇女省钗泽,野妆何用妍。趋利常处薄,众役常在前。岁时相劳苦,盛馔一豚肩。近市可致酒,虽薄亦醺然。切勿慕公卿,早朝妨熟眠。亦勿谋高赀,贪吏不汝怜。有负固吹毛,无罪亦株连。岂暇论曲直,梃系如登仙。短褐与饭豆,温饱可终年。草庐挂苇箔,乃可数世传。朱门虽赫赫,变化如飞烟。为农最得策,本无禄与权。时平自逸乐,奉牲祭其先。不幸有散徙,均为寓民编。吾诗不足徵,请读七月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sLpm4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