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萦细路走修蛇,峭壁连云只藓花。
木末忽看幡影乱,马头初见殿阴斜。
回廊迤迤穿危峤,侧涧娟娟露浅沙。
秀色可餐吾事办,粥鱼茶板莫相誇。
山萦细路走修蛇,峭壁连云只藓花。
木末忽看幡影乱,马头初见殿阴斜。
回廊迤迤穿危峤,侧涧娟娟露浅沙。
秀色可餐吾事办,粥鱼茶板莫相誇。
这首诗描绘了石壁寺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间小径、峭壁、树木、幡影、殿宇、回廊、侧涧等景物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首句“山萦细路走修蛇”,以蜿蜒曲折的小路比喻山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险峻。接着,“峭壁连云只藓花”一句,通过对比峭壁与云天,以及仅有的苔藓花朵,突出了环境的孤寂与清冷。
“木末忽看幡影乱,马头初见殿阴斜”两句,通过观察到的幡影和殿宇的轮廓,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诗人巧妙地运用视觉上的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后半部分“回廊迤迤穿危峤,侧涧娟娟露浅沙”继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回廊蜿蜒穿过险峻的山峰,侧涧则静静地露出细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壮美的景象。最后,“秀色可餐吾事办,粥鱼茶板莫相誇”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需外在的物质享受来炫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壁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柳拂鹅黄,草揉螺黛,院落雨痕才断。
蜂须雾湿,燕嘴泥融,陌上细风频扇。
多少艳景关心,长苦春光,疾如飞箭。
对东风忍负,西园清赏,翠深香远。
空暗忆、醉走铜驼,闲敲金镫,倦迹素衣尘染。
因花瘦觉,为酒情钟,绿鬓几番催变。
何况逢迎向人,眉黛供愁,娇波回倩。
料相思此际,浓似飞红万点。
石,石。阴黑,阳白。岸胚胎,山骨骼。
天地镕铸,鬼神刻画。鲲鲵张怒眼,虎兕交斗额。
敲如温玉声清,洗似精钢色碧。
花边矹尔尽奇品,林下礴然无俗格。
冰霜惨冽坚操不移,尘土昏冥孤标自隔。
峣矹独立见到侍中家,磊落群居在牛丞相宅。
昔时大士常命汝曰听徒,今日衰翁且对君为佳客。
师今鹿门去,正此冒炎曦。
野店乞晨馔,乱山吟古诗。
问程行几日,览景立多时。
我有怀贤意,凭看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