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中遭遇秋雨的境况和心情。开篇“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两句,通过对时间(午后)和环境(寺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外漂泊、借宿于僧房的生活状态。
接着“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表达了诗人因连绵的秋雨而生的旅愁,以及对山中秋景的深切感受。这里的“三日雨”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实,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怀。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两句则描绘了山中的雨水声响、云雾变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最后,“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山中雨景,不畏艰险,愿意在高处寻找更深远的地方游历的心境。这里“阳乌”指的是太阳被乌云遮蔽,“肯回翼”则是比喻诗人不畏惧困难,愿意冒险前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秋雨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翩翩五马城东隅,车载两轓兼隼旟。
雪晴尘清马蹄健,长鸣跋地当云衢。
汉家太守唐刺史,握节专城殿千里。
古来青史亦吾人,肯使诸公尽专美。
西江望君如望云,驱车跃马无逡巡。
闻道群偷先出境,已识新侯是宋均。
萧史乘鸾去,千秋尚綵衣。
来陪双阙拜,行望五湖归。
故老争先睹,高堂谢夕违。
山迎秋晚翠,门映海东晖。
腰袅金重络,芙蓉画两旂。
舞疑天上别,歌听月中稀。
仙醴频添蚁,宫罗叠送绯。
一尊欢不尽,又逐彩云飞。
画帘花暖春云香,金尊酒满蒲萄光。
玉童双歌按清商,门前珠履来成行。
凤生三雏一雏翔,淩历紫清栖柏梁。
两雏膝下斑衣裳,春风对舞送霞觞。
山中之臞炼铅霜,洁身独立遗天常。
槁项黄馘同枯桑,人生七十齐高堂。
腰有绿绶怀银章,俯仰无愧终康强。
滑甘滫瀡供时尝,三山弱水是何方。
金天高迥霜日晶,原田靡靡黄云平。
老农携馌坐田首,梨枣缀树光晶荧。
儿童笑呼驱鸟雀,落日村巷多欢声。
我行按辔为助喜,感叹欲去还徐行。
前年江南雨连月,百谷烂死秋无成。
去年山东仍苦旱,塍尾兆坼横庚庚。
室中啼呼道傍卧,岂有束穗酬深耕。
今年丰稔信可乐,却思旧日还心惊。
茫茫禹甸极四海,安得是处皆丰盈。
君不见紫瑶草,俱长物,惟有丰年妇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