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灵株自古今,江南江北绝相寻。
浓阴难覆胭脂色,锦质谁怜冰雪心。
近水似拚形影托,为园聊寄姓名深。
畏寒岂是安乡国,白草狼烟情不禁。
海外灵株自古今,江南江北绝相寻。
浓阴难覆胭脂色,锦质谁怜冰雪心。
近水似拚形影托,为园聊寄姓名深。
畏寒岂是安乡国,白草狼烟情不禁。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独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赞美。首先,“海外灵株自古今”,开篇即点出荔枝的稀有与古老,仿佛它自远古以来就存在于世,具有超凡脱俗之感。“江南江北绝相寻”,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生长地域的广泛性,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江北,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展现出其生命力的顽强和适应力的强大。
接着,“浓阴难覆胭脂色,锦质谁怜冰雪心”,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荔枝的外在美与内在品质进行对比。荔枝的果实鲜艳如胭脂,却难以被浓密的树荫完全遮掩;其内部的质地如同锦绣,却无人能真正理解其坚韧如冰雪的心志。这里不仅描绘了荔枝的美丽外表,更揭示了其内在的坚韧与高洁。
“近水似拚形影托,为园聊寄姓名深”,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荔枝以情感,仿佛它愿意靠近水源,寄托自己的形象与灵魂,甚至在园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存在价值与追求。这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荔枝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最后,“畏寒岂是安乡国,白草狼烟情不禁”,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荔枝的生存环境与情感状态。面对寒冷,荔枝并非选择安于现状,而是无法抑制自己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正如白草在风中摇曳,狼烟在远处升起,都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这不仅是对荔枝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展现了对生命自由与探索精神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与情感寄托,不仅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北海惟客待,杜陵讵身谋。
胜会开名园,新诗步秦州。
犹记陛辞时,流火方新秋。
何事大江北,閒寻溪壑幽。
养疴许谢庄,遁迹非田畴。
故乡山水佳,药饵颇易求。
颐摄冀良愈,待泛还朝舟。
江头有锦春,何妨一命游。
几杖儿孙侍,樽核宾从稠。
江湖信可乐,廊庙岂忘忧。
迟迟有深意,欲迈还停收。
况彼五亩间,卷阿我曾留。
即是矢音地,扈赓忆从头。
诗筒附奏笺,翰苑传风流。
故知解脱心,疾等浮云浮。
从兹一苇南,遥望心与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