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安仁宰捣蒜》
《咏安仁宰捣蒜》全文
唐 / 蒋贻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安仁县令好诛求,百姓脂膏满面流。

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

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

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ānrénzǎidǎosuàn
táng / jiǎnggōng

ānrénxiànlìnghǎozhūqiúbǎixìngzhīgāomǎnmiànliú
bàngāngchéngjiǔ

niúchángzuòmántóu
zhàngshēngsuìcānsāndùnxiānglǎopángēngfànōu

bànzuìbànxǐngchūxiàngòngshāngtànshèngchóu

注释
安仁县令:指地方官员。
诛求:过分索取。
百姓脂膏:比喻人民的财富。
满面流:形容被榨干。
半破磁缸:形容贫穷的象征。
醋酒:穷酸的生活。
死牛肠肚:比喻低劣的食物。
帐生:县令的孩子。
岁取餐三顿:一年仅吃三顿饭。
盘庚:商朝贤君,此处借指贫困的乡老。
五瓯: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指五碗饭。
半醉半醒:形容生活困苦的状态。
齐出县:一起离开县衙。
涂炭:比喻困苦的境地。
不胜愁:无法承受的忧虑。
翻译
安仁县令贪婪苛刻,榨取百姓如同榨油一般。
百姓的财富被搜刮得只剩破旧的磁缸酿成了酸醋,连死牛的肠肚也被用来做馒头充饥。
县令的孩子一年只吃三顿饭,乡里的老人连基本的五碗饭都难以满足。
他们半醉半醒地走出县衙,共同为国家的困苦和人民的苦难感到无比忧愁。
鉴赏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县令形象。"安仁县令好诛求"表明这位县官能够深入了解民情,"百姓脂膏满面流"则形象地展示了百姓因此而充分享受的幸福生活。接下来的两句"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描绘了一幅节俭自足的画面,县令以简单的物品为乐,展现了他的清廉与民本思想。

中间四字"帐生岁取餐三顿"可能是对时间或生活状态的一种暗示,而"乡老盘庚犯五瓯"则继续强调县令和百姓之间的和谐关系,乡老们可能因为某些事务聚集在一起讨论。最后两句"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理想县令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与安宁感到欣慰,但也同时感受到现实中这种美好难以持续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村生活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作者介绍

蒋贻恭
朝代:唐   籍贯:江淮间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猜你喜欢

切桃源石壁头地名

白日着青天,福耀桃山崇庙貌;

沙明兼石显,泽流源水沐恩波。

(0)

贵阳某名园联

花深深,柳溟溟,问何处笙歌,且凉凉去;

风淡淡,月滟滟,听隔城更漏,好缓缓归。

(0)

挽张之洞联

谓天之未丧斯文,学统已无山岳载;

使臣言不幸而中,浪花声咽海门秋。

(0)

挽张小圃联

一见便倾心,记否芳草烟波,曾对湘江吟夜月;

两年重聚首,正是满城风雨,忽惊辽海堕文星。

(0)

挽伍海门茂才

遗蜕竟难寻,碧葬未收苌叔血;

忠魂长不泯,丹忱应作伍胥涛。

(0)

格言联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