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际截青冥,长天半所经。
争收虹后雨,倍近竺西明。
红袖朝金母,彤旗卫玉京。
峨眉一国妇,濯锦晒青城。
榆际截青冥,长天半所经。
争收虹后雨,倍近竺西明。
红袖朝金母,彤旗卫玉京。
峨眉一国妇,濯锦晒青城。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壮丽景象。首句“榆际截青冥,长天半所经”以“榆际”象征地平线,与“青冥”(天空)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天地相接的辽阔感。接着,“争收虹后雨,倍近竺西明”描绘了彩虹之后的雨水与夕阳的光辉交织在一起的场景,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色彩的丰富性。
“红袖朝金母,彤旗卫玉京”两句运用神话元素,将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赋予了画面以神秘而浪漫的气息。“红袖”、“金母”、“彤旗”、“玉京”等词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峨眉一国妇,濯锦晒青城”则将视线转向了具体的地理特征——峨眉山,通过“一国妇”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山川之美,同时“濯锦晒青城”这一细节,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隐含着对生活美好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幅夕阳下山河壮美、充满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
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
尘送行鞭袅袅。
醉指长安道。
波平天渺。
兰舟欲上。
回首离愁满芳草。
已恨归期不早。
枉负狂年少。
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
心记新声缥缈。
翻是相思调。
明年春杪。
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