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
秋到万家黄叶乱,玉箫人倚月明楼。
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
秋到万家黄叶乱,玉箫人倚月明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以疑问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瀛洲作为传说中的仙岛,此处借指湖面如镜,日月倒映其中,静谧而纯净,仿佛与世隔绝。次句“日月湖光净不流”进一步强调了湖面的清澈与平静,日月之光在湖面上流动而不实际移动,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的幻觉。
接下来,“秋到万家黄叶乱”一句,诗人通过季节的变化,引入了秋天的景象。黄叶纷飞,满目金黄,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这里的“万家”不仅指众多的家庭,也象征着整个社会、生活,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最后一句“玉箫人倚月明楼”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玉箫,古代乐器,常与高雅、清幽的意境相联系;月明楼,则是月光下明亮的楼阁,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梦幻般的氛围。倚字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姿态,仿佛在月光下静静地欣赏美景,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整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驱车迢迢,自南长安。厉风驰冰,趋北长安。
驰驱则那,皇国光之观。驱车迢迢,厉龙江干。
度龙江干,沐北风寒。岂曰忌伊风寒,我中衷丹。
驱车迢迢,沐北风寒。回瞻南畿,亦北风寒。
我奏我绩,矢我衷丹。
诸子明大意,圣门贵日新。
后儒事佔毕,考释徒伤神。
至道元非穷,闻识良有垠。
所以君子学,战战还兢兢。
捕猫精内守,抱鸡神外冥。
本植枝繁硕,源深流自澄。
愧我仳离久,日暮还家庭。
拈此端的语,殷勤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