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上方一绝》
《过上方一绝》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芒鞋筇杖强跻攀,示病维摩昼掩关。

棋罢不知风破雨,却携炉铫过前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在山中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芒鞋筇杖强跻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穿着芒鞋,手持竹杖,艰难地攀登山路的形象。这里的“强”字,既表现了僧人修行的坚韧意志,也暗示了山行的艰辛。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僧人对修行之路的执着与坚持。

次句“示病维摩昼掩关”,引用了佛教中的典故,将僧人比作生病的维摩诘菩萨,白天关闭山门,隐居修行。这里不仅展现了僧人的清修生活,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维摩诘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以其智慧和慈悲著称,此处借用来形容僧人,既表达了对其修行境界的赞美,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第三句“棋罢不知风破雨”,描绘了僧人在山中静坐对弈的情景。棋局结束时,他竟然没有察觉到外面风雨交加,这既是对僧人全神贯注于棋局的生动描写,也是对他在修行过程中心无旁骛、忘我境界的赞颂。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僧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

最后一句“却携炉铫过前山”,则展现了僧人结束棋局后,带着炉子和铁铲继续前行的情景。这里的“却”字,表示了僧人行动的自然与随意,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不仅满足于山中的静谧生活,还乐于探索未知,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修行过程中的宁静、专注与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精神。诗中充满了禅意,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次南安同寄从弟新建令希肃

一官琼海独淹留,倚棹看山恣远游。

白下秋风怜并桂,淮中暮雪忆同舟。

缄书久负翩翩雁,横席长从汎汎鸥。

闻道政成有佳趣,惠连诗句近耽休。

(0)

壶山归隐

解官归隐旧壶山,往事浮云梦亦閒。

花径雨馀春自足,柴门地僻昼常关。

问奇时有邻翁到,采药长随倦鸟还。

谩与野鸥深结社,鹤书朝夕赴林间。

(0)

挽陈简讨嗣初

舣棹吴门日,惊逢属纩时。

怀人空有泪,晤语更无期。

落月留尘榻,凄风起穗帷。

案头遗藁在,读罢不胜悲。

(0)

竹枝歌次韵·其二

期郎归时明月圆,明月已圆郎未还。

妾颜不比昔时好,郎心不比昔时坚。

(0)

似张天傅

市泾真士有张骞,早岁辞家愿学仙。

古匣龙蛇秋仗剑,石坛星斗夜朝天。

洞中云暗长疑雨,鼎内丹成不计年。

欲试囊中餐玉法,明朝相约过蓝田。

(0)

怀盛玉全

海上青山我昔游,别来回首十经秋。

诸峰罗立应如旧,独客栖迟尚此留。

每恨亲朋多阻绝,欲传书信恐沈浮。

怜君只在秦溪上,相见何时解去舟。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